中国最早的戏曲声腔之一,为金、元时期流行于北方的杂剧与散曲所用的音乐。这种音乐之所以称为"曲",是与宋词相区别而言;称为北曲,又是为了与南宋以来流传于南方的南曲相区别。 曲的出现,是对词的一次重大变革。明...[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中国最早的戏曲声腔之一,为金、元时期流行于北方的杂剧与散曲所用的音乐。这种音乐之所以称为"曲",是与宋词相区别而言;称为北曲,又是为了与南宋以来流传于南方的南曲相区别。 曲的出现,是对词的一次重大变革。明...[继续阅读]
在划分行当的表演体制中戏曲演员的分工规制。戏曲表演有严格的分行,生、旦、净、丑各个行当都包容着一批人物形象,在表演上各具特色,某一剧目的某一人物应由哪个行当的演员扮演,皆有相应的规定。通常把扮演演员本人...[继续阅读]
古典戏曲评论用语。这个概念来自诗论,意为本然之色。明代一些戏曲理论家把本色的概念引入古典剧论,但在内容上已有很大变化。首先,本色被用来阐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徐渭认为生活中就有本色与相色之分,本色即正身,相...[继续阅读]
京剧剧目。取材于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林冲的故事,并参照有关宋代宣和年间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资料,以及明传奇《宝剑记》、《灵宝刀》和民国初年杨小楼的《英雄血泪图》(亦名《野猪林》)等戏曲作品编写而成。1943年作...[继续阅读]
戏曲的情绪化妆。用于表现剧中人物情绪的突然变化,或惊恐,或绝望,或愤怒等。变脸最先用于神怪角色,明代已有这种化妆。明杂剧《灌口二郎斩健蛟》中就有"变化青脸"的记载。但当时的变脸,是演员进入后台改扮的。后世出...[继续阅读]
唐代俗讲底本。唐代佛教寺院中由僧人向世俗群众宣传佛教的活动称俗讲,举行俗讲时的场面是主讲和尚坐在正中,旁边有帮唱的,有奏音乐的,还悬挂佛教故事画。这种故事画叫做"变相",是为辅助讲唱之不足,以吸引听众的。变...[继续阅读]
戏曲中运用歌舞手段表现生活的一种独特的表演技术格式。戏曲表现手段的四个组成部分──唱念做打皆有程式,是戏曲塑造舞台形象的艺术语汇。 程式的本意是法式,规程。立一定之准式以为法,谓之程式。20世纪20~30年代,一...[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