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字 > 历代避讳字 > 列表
历代避讳字 共有 900 个词条内容

42.伯琮

    宋孝宗赵昚,初名伯琮。《宋史·礼志十一》云:“嘉定十三年十月,司农寺丞岳珂言:‘孝宗旧讳从“伯”从“玉”从“宗”。考国朝之制,祖宗旧讳二字者,皆著令不许并用。’……既而礼、寺讨论:‘所有钦宗、孝宗旧讳,若二字连用...[继续阅读]

历代避讳字

43.伯虎

    宋王懋,曾祖名伯虎(字炳之)。〔析言〕懋有《野客丛书》,其卷九云:“炳之,仆曾大父也,上字讳‘伯’,下字讳‘虎’。仕至户部郎。”彦按:王懋述曾祖名,“伯虎”不连称,而谓“上字讳‘伯’,下字讳‘虎’”,避讳之意存焉。依《礼...[继续阅读]

历代避讳字

44.伯先

    三国魏常林,父字伯先。《三国志·常林传》云:常林“年七岁,有父党造门,问林:‘伯先在否?汝何不拜!’林曰:‘虽当下客,临子字父,何拜之有?’于是咸共嘉之。”...[继续阅读]

历代避讳字

45.伯阳

    先秦思想家、道家鼻祖、宋尊太上混元上德皇帝老子,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能改斋漫录》卷一三云:“政和八年八月御笔:‘太上混元上德皇帝,名耳,并字伯阳,及谥聃,见今士庶多以此为名字,甚为渎侮。自今并为禁止。”...[继续阅读]

历代避讳字

46.不具

    前秦厉王苻生眇一目,《通志》卷一八九云:“(苻生)既自有目疾,其所讳者,‘不足’、‘不具’、‘少’、‘无’、‘缺’、‘伤’、‘残’、‘毁’、‘偏’、‘只’之言,皆不得道。左右忤旨而死者不可胜纪。”又云:“尝使太医令...[继续阅读]

历代避讳字

47.不陋

    宋赵善湘(字清臣),父名不陋。避嫌名“不漏”:〔触犯〕《贵耳集》卷中云:“赵清臣之父名不陋。使客吏整一漏处,呼而问之,答曰:‘今次修,了不漏。’遂黥客吏。”...[继续阅读]

历代避讳字

49.布

    元代表章禁用凶恶字,“布”属其中之一。参见“2、哀”条之(一)。彦按:“布”有散播义,《集韵·暮韵》:“布,散也。”“布”之禁用,盖在于此。...[继续阅读]

历代避讳字

50.才

    唐书法家、释名辨才,其师禅师名智永。避偏讳“才”及偏讳“永”:〔省阙〕《宝章待访录》“辨才弟子草书《千文》”条云:“右黄麻书,在龙图阁直学士吴郡滕元发处。滕以为智永书。某阅其前空两‘才’字全不书,固已疑之,后复...[继续阅读]

历代避讳字

51.蔡京

    宋徽宗朝太师、鲁国公蔡氏名京。避嫌名“菜羹”:〔倒言〕《铁围山丛谈》卷二云:“宰相堂食,必一吏味味呼其名,听索而后供。此礼旧矣。独‘菜羹’以其音颇类鲁公姓讳,故回避而曰‘羹菜’,至今为故事。”...[继续阅读]

历代避讳字

52.蔡撙

    梁昭明太子蔡妃,父吏部尚书名撙。《南史·蔡撙传》云:“(武)帝尝设大臣饼,撙在坐。帝频呼姓名,撙竟不答,食饼如故。帝觉其负气,乃改唤蔡尚书,撙始放箸执笏曰:‘尔。’帝曰:‘卿向何聋,今何聪?’对曰:‘臣预为右戚,且职在纳言...[继续阅读]

历代避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