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事字。古文字一至四横划表示数字一至四,是原始记数符号。“一”字本义是表示最小的正整数。《玉篇·一部》:“一,王弼曰:一者,数之始也。”又表示序数,指第一。《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指事字。古文字一至四横划表示数字一至四,是原始记数符号。“一”字本义是表示最小的正整数。《玉篇·一部》:“一,王弼曰:一者,数之始也。”又表示序数,指第一。《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继续阅读]
指事字。与兀为一字。本义是人头。《尔雅·释诂下》:“元,首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狄人归其元,面如生。”《孟子·滕文公下》:“勇士不忘丧其元。”元皆训“首”。“元”字在商代已行用,始作“”,突出人头,正体现元...[继续阅读]
象形字。本像人形,突出头部,以示人之顶颠。《说文》:“天,颠也。”即其本义。古代有天刑,为凿顶之刑。《易·睽》:“其人天且劓。”陆德明释文:“天,剠也。马融曰:‘剠凿其额曰天。’”《集韵·先韵》:“天,刑名。剠凿其额曰...[继续阅读]
指事字。丕、不原为一字,后分化。甲骨文“不”字作“”,像草木之根部,为“”之初文。《诗·小雅·常棣》:“鄂不。”郑玄笺:“不,当作。”《广雅·释言》:“,柢也。”《说文》:“柢,木根也。”甲骨...[继续阅读]
会意字。其造字本义未明。许慎认为吏字“从一从史,史亦声”,是据秦代小篆的字形来分析的,与早期字形不符。就古文字材料来看,吏、史、使、事本为一字,后分化。典籍中吏字一般是古代百官的通称。《说文》:“吏,治人者也。”...[继续阅读]
指事字。甲骨文作“”、“”,短横画在长横画之上,以表示其在上。金文作“”。春秋文字作“”,或在上添加一竖笔作“”,为隶书所本。战国文字形体较为复杂,大多数仍沿用春秋文字作“上”;或作“”,下添一短横画,乃无意义之饰...[继续阅读]
象形字。构形不明。有学者认为本像花蒂之形,为“蒂”字初文。《说文》则认为是从上束声的形声字。帝字在甲骨文中已出现,多指天帝。《小屯·殷墟文字乙编》6951:“至甲辰帝不其令雨。”(至甲辰这一天,天帝都不会令下雨)亦可...[继续阅读]
形声字。始见于甲骨文,作“”、“”,从凡(“”乃凡字,“”为凡字省写)、方声。西周金文作“”,承袭甲骨文,但在“方”之上部加一横画,为饰笔。或作“”,凡旁与方旁共用一横画,即凡旁下移与方旁重合。春秋文字作“”,“”讹为...[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