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逌(生卒年不详),字彦远,东平(今属山东)人。大约是北宋末年宋徽宗、钦宗时期的鉴赏家、收藏家,但似乎其本人并不善画。他流传下来的代表作是《广川画跋》、《广川书跋》、《广川诗故》,其中《广川画跋》是中国画论史上比较...[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董逌(生卒年不详),字彦远,东平(今属山东)人。大约是北宋末年宋徽宗、钦宗时期的鉴赏家、收藏家,但似乎其本人并不善画。他流传下来的代表作是《广川画跋》、《广川书跋》、《广川诗故》,其中《广川画跋》是中国画论史上比较...[继续阅读]
文人画通常以唐代王维为始祖。文人画家一般被目为志趣不俗的“逸者”。唐代张彦远早就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历代名画记》)文人们多取材于山水、花鸟,借以寄寓抱负,表达情趣。元代...[继续阅读]
元代是书法和绘画高度成熟的时代。如果说在西方美学史上,德国的莱辛在《拉奥孔》里指出了诗歌和造型艺术的区别,那么,元代美学则更多地强调二者的相通相融之处,体现出独特的诗书画合一观。这可分为以下几个层面:(一) 诗歌与...[继续阅读]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徽凤台)人。早年曾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并在序言中对黄庭坚极力揄扬,其意显然在于通过标榜宗派的方式推广黄庭坚提倡的创作法则。然而到后来,吕本中觉察到黄氏诗法在一些江...[继续阅读]
陈与义(1098—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南北宋之际的重要诗人。传世有《简斋集》三十卷,外集一卷,《无住词》一卷。陈与义虽未列名《江西诗社宗派图》,却被后人尊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一[1],盖因与义与其他江西诗人一...[继续阅读]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勤奋,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小饮梅花下作》),流传至今的《剑南诗稿》存诗九千三百余首。陆游生活于国势衰颓、偏安江左的南宋时...[继续阅读]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中兴四大家”。杨万里一生勤于创作,诗作数量惊人,据传多达两万余首,今存四千二百余首,多收入《诚斋集》中。此外尚有《诚斋...[继续阅读]
中唐以后儒家经学渐趋衰落,与此同时,传统佛教与老庄思想相结合所形成的慧能一系的新禅宗却日益流行。晚唐时期,佛禅与诗歌出现了双向渗透的趋势:一方面是诗歌向禅门渗透——禅师们越来越喜借诗以说禅,以之作为接引后学的手...[继续阅读]
严羽的《沧浪诗话》共五篇:一、《诗辨》。这是整部诗话的总纲,从学诗门径、方法、诗歌的基本特征、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等方面,全面概括作者的诗歌艺术观。二、《诗体》。探讨诗歌体式与风格的流变,并参择多种标准,对宋及宋...[继续阅读]
元好问把诗文分为“正体”和“伪体”。正体即重视真情实感的抒发,尚自然而无雕琢之作。在他眼里,《诗经》风雅、汉谣魏什、陶诗及唐诗乃是正体。他认为诗歌的最高境界不在文字,而在性情,故而反复强调一种得意忘言的境界。...[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