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没有另外一个朝代像宋代社会这样表现了如此对立复杂的矛盾状态,汇聚了如此交织迭合的内在冲突:一方面是经济文化的空前发达,一方面民族危机也达到很高程度。而靖康之变所造成的宋代社会由鼎盛而式微、由升平而...[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中国历史上没有另外一个朝代像宋代社会这样表现了如此对立复杂的矛盾状态,汇聚了如此交织迭合的内在冲突:一方面是经济文化的空前发达,一方面民族危机也达到很高程度。而靖康之变所造成的宋代社会由鼎盛而式微、由升平而...[继续阅读]
宋代社会的文化心理结构也存在着复杂性。当人们想寻找最能体现宋代时代特征的文化专名时,首先会想到两个名词,一个是“理学”(或曰宋学),一个则是“宋词”。尽管由于着眼点大小的不同,人们在选择概括名词时会侧重其一,如南...[继续阅读]
在宋代审美意识领域,一个突出的矛盾现象是:一方面,伦理教化及政教功能说对审美领域发动了前所未有的紧逼;另一方面,审美领域又出现了对伦理教化说的空前背离。表现在审美意识上,则是功利与超功利、治政与言情、载道与吟味...[继续阅读]
宋代因其高度发达的社会与文化,使传统中华人文臻于成熟。上古夏、商、周三代,是古人普遍认为的天下大治、文化灿烂的“圣明时代”,成为后人理想中的楷模。南宋陆游就曾在诗中将本朝与汉、唐联系起来,视为可与前三代媲美的...[继续阅读]
宋朝已具有近现代社会文化的一些特征,被有些学者视为“近世人文”的肇始。1910年,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发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一文,提出唐和宋在文化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因此唐代可认为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继续阅读]
中国封建社会在中晚唐发生了变化,转入了中年,从汉唐立马横刀式的向外开拓,转向了庭院踱步式的内敛沉思。宋代的美学也发生了由唐韵向宋调的转变。总的趋势和风貌是:在审美旨趣上,由外向狂放转向了内敛深沉;在审美创造的视...[继续阅读]
1. 理、气、象“理、气、象”的相互关系体现宋代理学的本体论结构,在朱熹哲学体系中圆成。在朱熹哲学体系中,“理”或“道”是其出发点和归宿,它必须借助于“气”而“造作”,依“气”而“安顿”;“物”是“理”的体现和表象...[继续阅读]
宋初复古与致用的美学取向兴起,与当时的学坛和文坛的不振之风相关,是对前者的一种理论上的反拨。晚唐、五代时期,政治腐败,道德沦丧。为适应天下大乱后统一政权的需要,宋初政治者颇尚“无为”,导致黄老思想极为流行。如淳...[继续阅读]
晚唐、五代以来,文风有浮艳轻丽,片面追求辞藻音律的倾向。而以杨亿、刘筠为首的西昆派,则仍是晚唐、五代时期形式主义创作的继续。作为宋初声势最大的诗派,他们以学习李商隐为标榜,追求用典丰缛、属对工整,用字艳丽,然而内...[继续阅读]
文与质,或者说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始终是我国文艺创作论主要话题之一。晚唐、五代时期文风崇尚骈体,轻艳浮靡,形式主义严重。北宋初期承袭前代旧习,气格卑弱。对此,柳开等人首举旗帜,鼓吹儒家道统和韩愈古文,力图敦复古风...[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