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死于公元前479年(周敬王四十一年,鲁哀公十六年)。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宋国是殷商的后代,所以孔子也自称殷人。孔氏后来迁居鲁国,孔子就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邑...[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死于公元前479年(周敬王四十一年,鲁哀公十六年)。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宋国是殷商的后代,所以孔子也自称殷人。孔氏后来迁居鲁国,孔子就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邑...[继续阅读]
孔子在教学和社会活动中的重要言论,被他的后继者整理成书,名为《论语》,其中也包含了他的弟子们的一些重要言论。《论语》的记载表明,孔子教授学生的教材,主要是《诗》《书》《礼》,还有音乐: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继续阅读]
六经之中,孔子最重视的是诗与礼;独尊儒术后,最重视《春秋》;东汉班固作《汉书·艺文志》,又说“六艺之文……而《易》为之原”。此后《周易》又成为六经之首。到宋代,朱熹编成《四书》,其实际地位又居于其他儒经之上。儒经...[继续阅读]
从周初上帝成为崇德的上帝以后,人们都力求用自己的德行去取得上帝的佑助。但对于什么是德,又各有自己的理解。老子尚德,然而“上德不德”(《老子》第三十八章),这“不德”之德,就是他的清静无为之道。墨子尚德,其德就是他的...[继续阅读]
鲁成公十三年,晋、齐、鲁等八九个国家联合伐秦,在祭社神时,周王室的成肃公态度不敬,王室刘康公说:吾闻之,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以之福;不能者败,以取祸。是故君子勤礼,小人尽...[继续阅读]
上帝鬼神喜欢德行,修德就是人们向神灵献祭的最好礼物。孔子教育学生,主要也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德行。知识,也仅是为了知善恶、明是非、懂义理,以为进德的手段。德行之中,最高是仁德。仁德的表现,是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不...[继续阅读]
《韩非子·显学》篇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孔墨以后,儒分为八。”《史记·儒林列传》说:“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为师傅卿相”最著名的,有子贡、子夏、曾参、田...[继续阅读]
七国之乱的首领是吴王刘濞。刘濞是刘邦二哥刘仲的儿子,在跟随刘邦平定九江王英布叛乱时立有战功。刘邦因为吴越之地人骠悍好战,需要一强有力的人物镇守,于是选中了刘濞。当诏令已经发出,才发现刘濞面相不善,以后必定造反...[继续阅读]
汉武帝所出策问,《汉书·武帝纪》与《汉书·董仲舒传》所载详略不同。《武帝纪》所载,当是《汉书》作者对武帝策问内容的概括。其大意说,尧舜时代,“画象而民不犯”;成康时代,“德及鸟兽,教通四海”,以致“星辰不孛,日月不蚀...[继续阅读]
把星象、天变以及异常的气候、物候现象看作是上帝对人事的反应,乃是一种古老的观念。从老子开始,经庄子到荀子,发展和完善了一种称为天道自然的观念。天道自然观念的要点,是说天(上帝)不干涉万物按其自然本性的运动。“天...[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