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从肾治未病 > 列表
从肾治未病 共有 192 个词条内容

饮食调理,以资气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导致饮食及营养不平衡。许多疾病是饮食不节造成的,所以“调节饮食”为治未病的主要原则,在中国历史上,素有“医食同源”之说。“调节饮食”在中医学历史...[继续阅读]

从肾治未病

强身健体,动静相宜

    适宜的运动和劳动,可增强人体对自然界的适应能力,使机体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旺盛,情绪舒畅,精神愉快,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反应灵敏,提高抗病能力,从而可以防病治病,延年益寿。许多古代医家对强身健体的养生法有独特的认识,其中...[继续阅读]

从肾治未病

内养正气,外慎邪气

    中医学认为,气为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具有推动、温煦、固摄、防御的作用。气分为正气和邪气,正气主要包括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正气强弱与否,是决定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素问·刺法论》云...[继续阅读]

从肾治未病

早期诊治,将病防发

    早期诊治,为“未病先防”的重要内容,既可将疾病阻断在萌芽阶段,又可防止疾病的发展及传变。《医学源流论》卷下云:“病之始生,浅则易治,久而深入,则难治。”《盐铁论》卷十云:“治未形,睹未萌。”《鹖冠子·世贤第十六》云...[继续阅读]

从肾治未病

已病调养

    (一)外避邪气外感邪气是发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保护机体,应慎避外邪。主要是六淫、疠气等。六淫为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六淫致病与季节、地域密切相关,而且有两三种六淫病邪相兼侵入和在一定条...[继续阅读]

从肾治未病

既病防传

    中医学认为,传变是指疾病的传移和变化。具体而言,传是指病邪或病情循着一定的趋向传移和发展;变是指在某些特殊条件下,病邪或病情不循一般规律发生改变。传变的形式有病位传变和病性转化。病位传变可分为两种,即六经传变、...[继续阅读]

从肾治未病

房劳复

    房劳复,是指因房事不节而犯病。一种为虽然病愈,但体内邪气未尽,因此通过房事,余邪可传给对方;另一种为病愈后体内精气尚未恢复,因房事精气更加损伤,脏腑功能失常,而致旧病复发或发生新病。《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继续阅读]

从肾治未病

劳复

    劳复,是指因劳累过度而疾病复发。病愈后,应使心身安静,以养气血,若劳动过度或激烈运动,均会使体内精气血损伤,导致脏腑功能失常而疾病复发。《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393条云:“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继续阅读]

从肾治未病

食复

    大病治愈后,常引起脾胃虚弱,若饮食不节,又引起饮食积滞,称为食复。《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398条云:“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而且张仲景论述了霍...[继续阅读]

从肾治未病

情志复

    情志失常,不仅易于发生疾病,而且是疾病复发的重要原因。俞根初在《重订通俗伤寒论·伤寒复证》阐述了伤寒怒复,云:“伤寒瘥后,因事触怒,相火暴发,因而余热复作。”怒则气上,使气血奔迫,难以节制,触动余热而复发。在临床上,肾...[继续阅读]

从肾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