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心律失常中医药治疗 > 列表
心律失常中医药治疗 共有 70 个词条内容

第一节 经典抗心律失常口服药物

    经典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作用于心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道,改变离子流而改变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征。VaughanWilliams分类法根据药物的主要作用通道和电生理特点将抗心律失常的西药归纳成以下四大类[1]:Ⅰ类钠通道阻滞药:阻滞钠通道...[继续阅读]

心律失常中医药治疗

第二节 非经典抗心律失常口服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近30年来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虽然没有发生质的飞跃,但是一系列心律失常抑制试验(如CASTⅠ、CASTⅡ、CAMIAT、EMIAT等)给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一些非离子通道阻滞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继续阅读]

心律失常中医药治疗

第三节 抗心律失常中药口服制剂及其临床应用

    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医药治疗本病不但疗效较好,而且毒副作用少见,深受广大患者欢迎。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怔忡”“胸痹”等范畴。心为君主之官,主行血脉而藏神明,心病则神明不安,引发惊悸怔忡。中医...[继续阅读]

心律失常中医药治疗

参考文献

    [1]李丹,冯志强.抗心律失常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9(5):53-56.[2]薛玉梅,吴书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处方药,2006,7(52):11-13.[3]曹克将.心律失常治疗的现代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09,24(2):83-84.[4]吴明.心律失常药物...[继续阅读]

心律失常中医药治疗

第一节 常见西药抗心律失常静脉制剂的临床应用

    心律失常常继发于多种器质性心脏病,如急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往往病情危急。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需要经过崩散、溶解、吸收等步骤才能起效,相对于静脉制剂起效较慢,因此急危重症伴有心律失常的患者和住院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继续阅读]

心律失常中医药治疗

第二节 常见抗心律失常中药静脉制剂丹红注射液的临床应用

    中医早在数千年之前就对心律失常的有着系统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中医将心律失常归纳为“心悸”“怔忡”等范畴,认为心律失常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主要是心脏或兼有其他脏腑的气、血、阴、阳的亏虚,病邪主要分为...[继续阅读]

心律失常中医药治疗

参考文献

    [1]镡桂团.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4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J].求医问药,2012,10(12):751.[2]唐庆,马晓芬.利多卡因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798-3799.[3]闫弘睿.普罗帕酮...[继续阅读]

心律失常中医药治疗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是多源性的,既有内伤之情,又有六淫之邪侵袭,更有疫病之邪内犯,另外饮食所伤,药源之变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早在《内经》时代就已认识到心悸的病因有宗气外泄、心脉不通、突受惊恐、复感外邪等,如《素问》曰:“...[继续阅读]

心律失常中医药治疗

第二节 心律失常的临床辨证分型及论治原则

    本病的辨证分型,目前尚无统一定论,大多医家以其病因或病理机制为立法依据,根据中医传统方法以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指导处方用药,综览述诸文案的研究成果,多为临证经验的总结归纳,在进行辨证施治时无外乎从调和阴阳入手,拟以...[继续阅读]

心律失常中医药治疗

第三节 抗心律失常的常用名方分类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根据心律失常治疗的基本原则,我们可以把抗心律失常的经典方剂按功效进行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类:①理气活血类方药:包括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煎、当归生姜羊肉汤、人参芍药汤、补阳还五汤、当归补血汤。②益气养阴类方药:包括...[继续阅读]

心律失常中医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