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按摩医学已传入日本。日本文武天皇大宝二年(702) 颁布的 《大宝律令》,其中 “医疾令”中的医事制度 (含按摩科) 与我国唐代基本相同。《大宝律令》今已散佚,“医疾令” 的内容被保存在养老二年(718) 的 《养老律令》 中。...[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唐代,按摩医学已传入日本。日本文武天皇大宝二年(702) 颁布的 《大宝律令》,其中 “医疾令”中的医事制度 (含按摩科) 与我国唐代基本相同。《大宝律令》今已散佚,“医疾令” 的内容被保存在养老二年(718) 的 《养老律令》 中。...[继续阅读]
北宋王怀隐等编订的 《太平圣惠方》 (992),记录了唐宋间的医药成就。继 《肘后备急方》 《千金方》后,又一次对膏摩法做了总结。该书记载了野葛膏、青膏、摩顶油、摩顶膏、皂荚膏、摩顶细辛膏、青莲摩顶膏、摩风膏、乌头摩风...[继续阅读]
《圣济总录·卷四·治法》 中有按摩疗法的专论: “可按可摩,时兼而用,通谓之按摩。按之弗摩,摩之弗按。按止以手,摩或兼以药。曰按曰摩,适所用也。《血气形志论》 曰: 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于按摩。此按摩之通谓...[继续阅读]
南宋道家著作《上清灵宝大法》列 “三十六部尊经目”,记载有 《按摩经》 1部10万卷。虽为虚数,亦属可观。但这些按摩经主要是养生按摩著作。《圣济总录》作者深受道家养生术影响,认为: “若夫飞丹炼石、导引按&55404;&57291;, 与...[继续阅读]
《圣济总录》将 “封裹膏摩” 与复位和用药并提,作为正骨康复治疗的标准程序之一:“凡坠跌仆,骨节闪脱,不得入臼,遂致蹉跌者,急须以手揣搦,复还枢纽。次用药调养,使骨正筋柔,荣卫气血不失常度。加以封裹膏摩,乃其法也。” ...[继续阅读]
1. 中指熨目法 “治目昏暗。中指熨法: 右东向坐,不息再过。以两手中指,口唾之二七,相摩拭,熨目眦。佳。” ( 《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三·眼目门·熨烙》)2. 掌心熨目法 “治目暗。掌心熨法: 右鸡鸣时,以两手相摩极热,熨目三遍。仍...[继续阅读]
宋代太医局单独设立产科,出现了很多妇产科专书。宋代杨康候(字子建,号退修) 于1098年著《十产证论》 (《十产论》),最早描述了因异常胎位引起的各种难产,如横产 (肩先露)、倒产 (足先露)、偏产 (臀先露)、碍产 (脐带攀肩)、盘肠产...[继续阅读]
宋代张杲《医说》 (1189) 引 《癸志》介绍了一种自我搓&14896;舒筋法: “道人詹志永, 信州人。初应募为卒,隶镇江马军。二十二岁,因习骁骑坠马,右胫折为三,困顿且绝。军帅命舁归营医救。凿出败骨数寸。半年稍愈,扶杖缓行,骨空处皆...[继续阅读]
南宋庄绰 《灸膏肓俞穴法·石用之取穴别法第八》: “绍兴己未岁,余守武昌时,总领邵户部玉云: 少时病瘵,得泉州僧为灸膏肓,令伏于栲栳上,僧以指节极力按寻其穴,令病者觉中指麻乃是穴。若指不麻,或虽麻而非中指者,皆非也。已而...[继续阅读]
《鸡峰普济方》 为宋代张锐1133年撰。(一) 明确区别了导引、按摩疗法的不同应用《鸡峰普济方》论述了汤、丸、散、下、吐、汗、灸、针、补、按摩、导引、蒸熨、澡洗、悦愉、和缓、水、火等各种疗法的不同作用和适应证。对导...[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