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出生断脐后,从首次自主呼吸(或啼哭)开始,即由胎儿的血液单循环变为婴儿的双循环,开始接触外界,从外界吸收营养,启动了肺功能和脾、胃、肠、膀胱、三焦土类功能。如《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婴儿出生断脐后,从首次自主呼吸(或啼哭)开始,即由胎儿的血液单循环变为婴儿的双循环,开始接触外界,从外界吸收营养,启动了肺功能和脾、胃、肠、膀胱、三焦土类功能。如《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继续阅读]
心为先天形体之本,故《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心有两大功能:一是《素问·痿论》说的“心主身之血脉”,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以滋养形体;二是《素问·宣明五气》说的“心藏神”。《黄帝内经》对“神”进行了定...[继续阅读]
肺为后天第一本,胎儿出生后的第一个工作就是打开肺门,进行呼吸,摄纳天地之气,没有这个呼吸婴儿就活不成,所以《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肺者气之本”,故云肺为后天第一本,也就是人体生命最重要的指征。之所以说肺呼吸是人体...[继续阅读]
婴儿出生时,肺门打开,脾门就随之而开,所以脾为后天第二本。脾胃摄入水谷,并进行消化吸收生成营卫气血——神,是保证人体生命存活的基本条件。如《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继续阅读]
心为先天之本,称之为心命门,候于膻中,道家称之为中丹田。肺脾为后天之本,生神于黄庭,道家称之为下丹田,笔者名之为神命门。当黄庭所生之神舍于心则先后天形神合一,成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从而达到“形与神俱”的存活条件。《...[继续阅读]
对于心肺脾三本之病,《黄帝内经》有明确的诊断。《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所以《素问·五脏别论》说:“心肺有病...[继续阅读]
人的形体是父母遗传给的。《灵枢·天年》说:“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继续阅读]
《灵枢·胀论》说:脏腑之在胸胁腹里之内也,若匣匮之藏禁器也,各有次舍,异名而同处……夫胸腹,脏腑之郭也。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胃者,太仓也;咽喉、小肠者,传送也;胃之五窍者,闾里门户也;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故五脏六...[继续阅读]
有解剖就需要测量,所以必须建立测量标准。《灵枢·骨度》建立了“同身尺寸度量法”,谓“发以下至颐,长一尺”,“角以下至柱骨,长一尺”。即从前额发际至下颚为一尺,从额角到颈项根部为一尺。后世称为“同身寸”法。...[继续阅读]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这是中医的解剖理论,以横膈膜为界线,横膈膜之上是心肺...[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