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健康与未病

    (一)健康健康与疾病预防已经成为21世纪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世界卫生组织 (WHO)明确指出,一个人只有在心理健康、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和道德健康、生殖健康五方面都具备才能称得上是健康。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查看详细>>

标签:脾论治未病

二、治未病源流

    (一) 未病思想的萌芽与形成——汉代之前中医学中许多基本理论,如阴阳学说、精气学说、五行学说等都源于古代哲学思想,“治未病” 这种防患于未然的预防医学思想也不例外,其形成同样离不开中国传统哲学理论。“治未病” 的萌......查看详细>>

标签:脾论治未病

一、《黄帝内经》 奠定基础

    《黄帝内经》 《难经》对脾胃的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以及预防都有颇为深刻的论述,奠定了脾胃学说的理论基础。《灵枢·经水》 言: “若夫八尺之,皮肉在此,外科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 《素问 ·五脏生成......查看详细>>

标签:脾论治未病

二、张仲景确立脾胃辨证基本原则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人,150—219年在世,中国古代一位极有成就的医学大家。他勤求古训,集前人之大成,撰成不朽的医学巨著 《伤寒杂病论》。这部医书总结了东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是我国第一部集理、法、方、药于一体的......查看详细>>

标签:脾论治未病

三、李东垣创立脾胃学说

    金元时期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所处时代正值金元混战,人民疲于奔命,恐惧忧伤,饥困劳役,致损伤脾胃,因此患脾胃病的人很多。他在张元素的脏腑辨证思想影响下,总结 《黄帝内经》 《难经》 等古典医著和张仲景、刘元素等前......查看详细>>

标签:脾论治未病

四、明清医家对脾胃学说的充实与发展

    脾胃学说,不仅为后世医家所推崇,而且受到广泛重视和研究。在明清时期有了更为长足的发展。其发展主要从脾胃学说的温补发展到滋脾阴养胃阴的治法,从而充实和完善了脾胃学说。(一) 温补学派的先驱——薛己薛己 (1487-1550),字新......查看详细>>

标签:脾论治未病

五、现代名老中医对脾胃学说的应用与创新

    新中国成立后,脾胃学说在临床各科系统的运用及理论研究方面又有了很大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对脾的实质做了多学科、多指标的研究,从初步观察资料表明,中医的脾和西医学的消化、神经、血液循环、内分泌等系统以及免疫功能等......查看详细>>

标签:脾论治未病

一、生理功能

    (一) 脾主运化中医认为脾是人体的供给保障系统,是产生人体能量的代谢系统。《黄帝内经》中多篇论及脾的运化食物及水饮的功能,但提出 “脾主运化” 观点者,还是明代张介宾,他在 《景岳全书·泄泻》 中说: “泄泻之本,无不由脾......查看详细>>

标签:脾论治未病

二、生理特性

    (一) 脾气主升脾气主升,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具体表现为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脾主升清。“清” 指水谷精微。脾主升清,指脾气上升,把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营养濡润全身。脾主升清,是与胃主降......查看详细>>

标签:脾论治未病

三、脾与形、窍、志、液、时的生理关系

    (一) 脾在体合肉,主四肢脾在体合肉,指脾的运化功能与肌肉状况及其功能有密切关系; 全身肌肉均赖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津液的营养滋润,才能壮实丰满,并维持正常的伸缩运动,若脾胃的运化功能失常,水谷精微和津液的生成、转输障......查看详细>>

标签:脾论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