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顺利进镜,除改进肠镜加大弯曲部角度(>180°)和增大视角(>130°)外,最重要的是用不同的方法取直肠管和增大各弯曲处的角度。据此,结合田岛的插镜三原则(少注气、细找腔、做好解释工作),我们总结出:少充气、循腔进镜结合滑...[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为了顺利进镜,除改进肠镜加大弯曲部角度(>180°)和增大视角(>130°)外,最重要的是用不同的方法取直肠管和增大各弯曲处的角度。据此,结合田岛的插镜三原则(少注气、细找腔、做好解释工作),我们总结出:少充气、循腔进镜结合滑...[继续阅读]
1.找腔 进镜中,肠腔可开放也可闭合;肠腔可居视野正中,也可偏于视野一侧;可见完整肠腔,也可只见部分肠腔或只见斜坡状腔壁。术者必须认识肠腔的特点及走向,才能准确进镜,避免擦伤肠壁甚至造成穿孔。找腔的要领是:进进退退...[继续阅读]
患者取左侧卧位,以后根据需要可变换体位。手法上主要采用循腔进镜、拉镜和拉镜旋镜。进镜原则是:不进则退,气多则抽;扩大弯角,抽气变(换体)位;进镜反退,取直(镜身)防襻(再进)。...[继续阅读]
乙状结肠、横结肠因游离、迂曲,有时结肠镜通过十分困难。1.通过乙降移行部 肠镜进入乙状结肠后,应抽气并反复进退肠镜,让肠管套叠在镜身上以缩短肠襻。肠管走行呈N形镜头进入降结肠时,经反复拉镜多数能取直镜身进入降结肠...[继续阅读]
(1) 右髂部可见明亮的光团。但横结肠明显下垂时,也可在该处见到光团;(2) 盲端可见V形、Y形及其他不规则皱襞,于内侧壁皱襞夹角处可见呈圆形、卵圆形漏斗状的阑尾开口;(3) 于升结肠、盲肠交界处的弧形皱襞上可见到位于内侧...[继续阅读]
(1) 皱襞口侧:应于退镜时对每一隆突明显的皱襞调最大角度钮反转观察;(2) 乙降移行部、脾曲及肝曲:未能全面观察则应变换体位从不同角度观察屈曲部;(3) 直肠末端肛管交界处:将镜头置于距肛门10~15cm处,加大注气量使壶腹扩大...[继续阅读]
对检查结果,如为良性病变可如实告诉患者并交待治疗和注意事项。如恶性病变,应向亲属或陪同人交待清楚。如需复查者应告知复查时间。有的便血患者送达回肠末段未发现出血病灶,则应嘱患者日后一旦便血应立即复查。术后注意...[继续阅读]
肛管指从肛缘开始到肛门齿状线和肛提肌上缘附近之间的狭小部位,其长度因人而异。由肛门上皮覆盖,为白色黏膜(图1-17)。由于此处狭窄,镜头和黏膜形成紧密接触的状态,易成为内镜观察的盲区。内镜经过肛管进入直肠后,视野明显扩...[继续阅读]
从乙状结肠(图1-20)到降结肠观察不到有特征的管腔。因此,很难定位。降结肠处因游离带位于肠壁前方,网膜带、系膜带分别位于后外侧与后内侧,因此三角形的顶角在视野的上方。因检查中大量的给气使肠腔过度伸展,结肠带附着部就...[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