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理及生物活性物质 > 列表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理及生物活性物质 共有 66 个词条内容

(三)Tau蛋白过磷酸化假说

    Tau蛋白是微管相关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Tau蛋白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长臂上,长度超过100kb,含16个外显子。通过转录后mRNA不同方式的剪切,翻译后形成Tau蛋白,可形成2N4R、2N3R、1N4R、1N3R、0N4R和0N3R六种不同的异构体,分别包含了441、412、...[继续阅读]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理及生物活性物质

(一)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标准

    目前有3个广泛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标准:①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的诊断标准;②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修订第Ⅳ版(DSM-IV);③美国国家神经病及语言障碍和卒中研究所(NINCDS)-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疾病学会...[继续阅读]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理及生物活性物质

(二)认知功能评测

    阿尔茨海默病是以智能衰退为主要特征的神经性退行疾病,认知能力评测是痴呆诊断和治疗的中心环节。认知能力评测有助于确认有轻微或者不典型症状的患者是否的确患有痴呆,也有助于明确认知障碍的程度,鉴别不同类型,确定基线...[继续阅读]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理及生物活性物质

(三)生物学指标

    1.血浆生化标志(1)血浆p-Tau 彭丹涛等选择阿尔茨海默病患者58例,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30例为健康对照组,显示以血浆p-Tau(181P)浓度15.6ng/L为界限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阿尔茨海默病组特异性早期为82%,中后期为86%,表明血浆...[继续阅读]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理及生物活性物质

参考文献

    [1]BehlC.Alzheimersdiseaseandoxidativestress:implicationsfornoveltherapeuticAPProaches.Prog.Neurobiol.,1999,57:301-323.[2]SelkoeDJ.ThemolecularpathologyofAlzheimersdisease.Neuron,1991,6,:487-498.[3]GentileMT,VecchioneC,MaffeiA,etal.Mechanismofsolubleβ-a...[继续阅读]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理及生物活性物质

(一)经由α-和γ-分泌酶酶解途径(α-途径)

    淀粉样蛋白前体经α-和γ-分泌酶分解可以阻止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因此这个过程被称为非淀粉样蛋白途径。α-分泌酶能在β-淀粉样蛋白内部(16位赖氨酸和17位亮氨酸之间)对淀粉样蛋白前体进行切割,不产生完整性的β-淀粉样蛋白。淀...[继续阅读]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理及生物活性物质

(二)经由β-和γ-分泌酶酶解途径(β-途径)

    淀粉样蛋白前体经β-和γ-分泌酶分解可以产生有毒性的β-淀粉样蛋白这个过程被称淀粉样蛋白途径,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中淀粉样蛋白前体裂解是以淀粉样蛋白生成途径为主。此途径中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分别在淀粉样蛋白前体中...[继续阅读]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理及生物活性物质

(一)β-淀粉样蛋白与炎症反应

    小胶质细胞是定居在脑内的吞噬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各个部位,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的免疫细胞,约占中枢神经胶质细胞的10%。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是中枢神经系统(CNS)在许多病理刺激,有时即使是在非常微弱的刺激作用下...[继续阅读]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理及生物活性物质

(二)β-淀粉样蛋白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线粒体功能紊乱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特征,包括能量代谢损伤、活性氧的产生和积累、膜通透性的改变等。线粒体损伤机制目前仍不太清楚,但是大量体外实验暗示,β-淀粉样蛋白能导致线粒体功能损伤,如线粒体ATP的产生、氧化损伤...[继续阅读]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理及生物活性物质

(三)β-淀粉样蛋白对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Tau蛋白在正常状态下可以诱导及促进微管蛋白聚集形成微管,并且与新聚合的微管束缚在一起,稳定已经形成的微管。另外,Tau蛋白还参与维持细胞形态、信息传递、细胞分裂及运动等重要生物学过程,是轴突生长发育和神经元极性形成...[继续阅读]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理及生物活性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