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认识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历史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①古典时期,人们最初仅认识本病的皮肤表现。②新古典时期,进一步认识到SLE的全身性或播散性临床表现。③现代时期,是由1948年Hargraves及其同事发现...[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人类认识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历史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①古典时期,人们最初仅认识本病的皮肤表现。②新古典时期,进一步认识到SLE的全身性或播散性临床表现。③现代时期,是由1948年Hargraves及其同事发现...[继续阅读]
红斑狼疮在历代中医古医籍中,并没有确切的名称。早在汉代,《金匮要略》就对狼疮面部皮损表现有详细的论述,“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书中记载,本病的发生与感受疫毒有关,血分热盛,故面部起红斑如锦纹,并提出用升麻鳖...[继续阅读]
[1] Mallavarapu RK,Grimsley EW.The history of lupus erythematosus.South Med J,2007,100(9):896-898.[2] Holubar K.Ferdinand von Hebra 1816-1880:on the occasion of the centenary of his death.Int J Dermatol,1981,20(4):291-295.[3] Moore JE,Shulman LE,Scott JT....[继续阅读]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流行病学的中心任务是应用流行病学和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SLE的发生与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预后等问题。其内容主要涉及五大方面:①制定并验证SLE的诊断标准;②探讨不同时期、不同人群S...[继续阅读]
1. SLE患病率 国外SLE患病率报道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瑞典、挪威、爱尔兰、西班牙、库拉索岛、希腊、冰岛、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表1-1),各家报道的结果随研究时间、地理位置及研究对象的...[继续阅读]
SLE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仍未阐明,普遍认为SLE的发病是遗传、环境、行为方式及社会心理等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1. 遗传因素 遗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SLE发病有种族和地域性差异,其中亚洲人和美国黑人发病率偏高,并且有家...[继续阅读]
世界范围内的SLE流行病学调查正在不断深入,随着国家的高度重视,社会经济水平和医疗环境的改善,国内也正逐步开展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与国外相关的合作和交流也日益紧密,关于SLE流行病学的研究有助于制订更为合理的防治政策...[继续阅读]
[1] 陈顺乐.系统性红斑狼疮.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 叶冬青.红斑狼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 杨静.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的发展.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3,22(2):153-157.[4] Pons-Estel GJ,Alar&263;on GS,Scofield L,et al.Underst...[继续阅读]
SLE以青年女性多见,育龄妇女占病人的90%~95%,但也见于儿童和老人,男女之比为1:7~10[1]。我国患病率高于西方国家,约为70/10万人口,海外华裔人群同样有较高患病率,美国黑人患病率比白人高3倍[2]。在世界范围内调查认为,女性患病率...[继续阅读]
发病率在不同种族、不同地区并不相同,从1.0/100 000到7.6/100 000[8]不等,在我国SLE的患病率(大约70/100 000)高于欧美等高家索族,SLE好发于育龄女性,不同研究小组,女性与男性比例从4.3倍到13.6倍[8]。国外对SLE的发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病...[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