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鼓室进一步清理锤、砧骨内侧的气房,解剖由前方的膝状神经节、下方的面神经水平段及后方的半规管构成的迷路上隐窝即可显露膝状神经节。此时从后鼓室(面神经隐窝)、上鼓室联合操作即可去除膝状神经节表面的骨质,行膝状...[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从上鼓室进一步清理锤、砧骨内侧的气房,解剖由前方的膝状神经节、下方的面神经水平段及后方的半规管构成的迷路上隐窝即可显露膝状神经节。此时从后鼓室(面神经隐窝)、上鼓室联合操作即可去除膝状神经节表面的骨质,行膝状...[继续阅读]
分离砧镫及锤砧关节,取出砧骨可以更好地显露与处理面神经水平段及膝状神经节,也可避免操作中触动听骨链,适用于无需考虑听力问题的患者,也可在手术结束时行听骨链重建术(图5.9)。Separateincudostapedialjointandmalleusoincudaljoint,andrem...[继续阅读]
摘除砧骨、剪断锤骨头,可以非常方便地处理迷路段入口至茎乳孔之间的颞内段面神经(图5.10、图5.11)。磨除后拱柱则达到后、上鼓室联合径路的最佳暴露(图5.12~图5.14)。Removalofincusandexcisionofheadofmalleusmakeiteasytodealwithfacialnervebetweenent...[继续阅读]
内淋巴囊位于乙状窦内侧、后半规管后下方,为后颅窝脑膜增厚的部分。在行基本乳突切除术时注意乙状窦的轮廓化和尽可能修薄乙状窦内侧的后颅窝脑板就很容易找到内淋巴囊。虽然曾经一度常规磨出后半规管蓝线,但现在已很少这...[继续阅读]
乙状窦之前、面神经降部之后的区域称为窦前间隙,内淋巴囊即位于窦前间隙内。一些病人窦前间隙狭小,难于解剖内淋巴囊。去除乙状窦表面骨质,或在乙状窦表面钻磨,形成一个“骨岛”,保留蛋壳样的骨质于乙状窦表面,即可将乙状...[继续阅读]
覆盖内淋巴囊的脑板以金刚石钻头修薄,做广泛暴露。为了做到广泛暴露应当开放面后和乳突尖的气房。与后半规管邻近的脑板尽量修薄,但并不磨出后半规管蓝线。解剖时可以看到内淋巴管,它是内淋巴囊呈扇形扩展的尖端。内淋巴...[继续阅读]
切开内淋巴囊外侧壁即可显露内淋巴囊腔及内侧壁,活体或新鲜标本可以见到光滑的反光线。在内淋巴囊外侧壁做切口,应当注意选用合适的器械,以避免穿破内淋巴囊后壁,进入蛛网膜下腔(图6.8、图6.9)。内淋巴囊内侧壁的切口应当在...[继续阅读]
横窦位于外耳道口水平线的上方,而乙状窦位于耳后沟后方4.5cm的垂直线的后方。因此乙状窦后径路皮肤切口略呈弧形,上方在耳廓上方,后方在乳突后1~2cm。软组织分离后做4cm×4cm骨窗。上界为横窦,前界为乙状窦。仔细分离脑膜与骨瓣...[继续阅读]
距乙状窦与横窦2~3mm做后颅窝脑膜切口。缝合与固定脑膜及乙状窦,显露并牵开小脑,显露桥小脑角结构。图7.3~图7.5及图7.6分别显示该径路所能够观察到的左、右侧的不同结构。Aposteriorfossaduraincisionismadelying2~3mmdistantfromthesigmoidandtran...[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