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中国传统临床医学 > 列表
中国传统临床医学 共有 109 个词条内容

脐痈

    脐痈是生于脐部的急性化脓性疾患。其绕脐而生者,称盘脐痈。《外科大成》说:“脐痈生于脐,大如瓜,突如瘤,属任脉与胃经。”其特点是病前脐孔出水、尿,初起脐微肿,渐肿大如瓜,溃后多可敛,脓臭夹杂终成瘘,而不易愈合或反复发作...[继续阅读]

中国传统临床医学

委中毒

    委中毒是发生在腘窝后委中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又名腘中毒、曲鳅。《证治准绳》:“往来寒热,膝后腘内约纹中,坚硬如石,微红微肿,何如?曰:此名委中毒。”其特点是初起木硬疼痛,皮色不红,小腿屈伸不利,肿块渐成,后期可有短期屈...[继续阅读]

中国传统临床医学

锁喉痈

    锁喉痈是发于颈前正中结喉处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因其红肿绕喉,故名。又称猛疽、结喉痈,俗称盘颈痰毒。清《疡科心得集》:“锁喉痈生于结喉之外,红肿绕喉,以时邪风热客于肺胃,循经上逆壅滞而发,……”其特点是来势暴急,初起结...[继续阅读]

中国传统临床医学

臀痈

    臀痈是生于臀部肌肉丰厚处范围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由肌肉注射引起的,俗称针毒结块。《医宗金鉴》:云“此证属膀胱经湿热凝结而成,生于臀肉厚处,肿、溃、敛俱迟慢。”其特点是来势急,位置深,范围大,难于起发,成脓快,但腐...[继续阅读]

中国传统临床医学

手发背

    手发背是发于手背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又名手背毒、手背发、蜘蛛背。明《证治准绳·手发背》说:“两手背发痈疽,初生如水刺,无头脑,顽然满手背肿满,后聚毒成疮,深入至骨而为发手背,此属五种,皆发毒之类也。”其特点是全手背...[继续阅读]

中国传统临床医学

足发背

    足发背是发于足背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多称足背发、足发,因足背曰跗,故又有足跗发之称。其特点是全足背高肿焮红疼痛,足心不肿。【源流】《灵枢·痈疽》篇中说:“发于足上下,名曰四淫,其状大痈。”可能是对本病的最早记载。...[继续阅读]

中国传统临床医学

第五节 有头疽

    有头疽是发生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外科启玄》说:“疽者,阻也,不通也,深而恶也,其形有头粒是也。”其特点是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焮热红肿胀痛,迅速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范围常...[继续阅读]

中国传统临床医学

第六节 发颐

    发颐是热病后余毒结于颐颔间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因肿势如发,生于颐颔之间,故《刘涓子治痈疽神仙遗论》说:“下颐发者为发颐。”又因其多由伤寒或温病后,汗出不畅,余毒结于少阳阳明之络而发,亦名汗毒。实质是热病后期或...[继续阅读]

中国传统临床医学

第七节 丹毒

    丹毒是以患部突然皮肤鲜红成片,色如涂丹,灼热肿胀,迅速蔓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疮疡类疾病。又名丹疹、丹熛、天火。《诸病源候论·丹毒病诸候》说:“丹者,人身忽然焮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其特点是病起突然,恶寒壮热,局部...[继续阅读]

中国传统临床医学

第八节 流注

    流者,行也;注者,住也。流注即邪毒流窜到那里,就停留在那里发病之义。是发于肌肉深部的转移性多发性脓肿。《医宗金鉴》有云:“盖人之气血,每日周身流行,自无停息,或因湿痰,或因瘀血,或因风湿,或因伤寒汗后余毒,……致令气血...[继续阅读]

中国传统临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