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肝癌门静脉癌栓 > 列表
肝癌门静脉癌栓 共有 81 个词条内容

5.2 体征

    癌栓形成提示肝癌由中期向晚期发展,临床体征逐渐明显,主要表现为上腹部肿块、肝肿大、脾肿大、黄疸、腹水及下肢水肿等。若合并肝硬化,常可见到肝硬化的各种体征,如肝掌、蜘蛛痣及腹壁静脉曲张等。5.2.1上腹部肿块癌栓形成...[继续阅读]

肝癌门静脉癌栓

5.3 并发症

    5.3.1癌结节破裂出血合并癌栓的肝癌大多为巨块型。肝癌可因肿瘤进展、坏死软化而自行破裂,也可因外力、腹内压增高(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或在体检后发生破裂。当肝癌破裂后,病人有剧烈腹痛、腹胀、出冷汗,严重者可发生休克...[继续阅读]

肝癌门静脉癌栓

参考文献

    [1]LiJL,WenJH,XiaoYY,etal.Adjuvantintraportalvenouschemotherapyforpatientswithhepatocellularcarcinomaandportalveintumorthrombifollowinghepatectomyplusportalthrombectomy[J].WorldJSurgery,2008,32:627-632.[2]黄金昶,李岩,胡鹏,等.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40例临床观察[J].癌症进...[继续阅读]

肝癌门静脉癌栓

6.1 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AFP)由Bergstrand和Czar于1956年在人胎儿血清中首次发现,为一种胚胎专一性甲种球蛋白,由胎肝实质细胞和卵黄囊细胞合成。胎儿从6周开始血中出现AFP,至12周时达高峰,出生后即迅速消失。1964年,Tatarinov发现肝细胞癌病人血清中可...[继续阅读]

肝癌门静脉癌栓

6.2 甲胎蛋白异质体

    这些分子结构大体相同,存在不同糖链或蛋白质等电点的AFP,称之为AFP异质体。不同组织来源的AFP糖分及糖链结构存在差异,应用凝集素可资区别。原发性肝癌和一些良性疾病均可能检测出AFP,慢性活动性肝病中血清中的AFP含量很低,一般...[继续阅读]

肝癌门静脉癌栓

6.3 γ-谷氨酰转移酶

    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γ-GT)活性随肝癌的生长和发展而逐渐增高,尤其是门静脉内形成癌栓后,门静脉压力增高,肝功能受损明显,γ-GT升高更明显。但继发性肝癌、良性疾病、梗阻性黄疸、急性胰腺炎、心肌梗死等,其γ-GT活...[继续阅读]

肝癌门静脉癌栓

6.4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肝癌细胞在侵袭和转移过程中通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成分。在基质蛋白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最为有效,发现在有转移的肝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性程度最高。有报道肝癌病人中有门静脉侵袭的MM...[继续阅读]

肝癌门静脉癌栓

6.5 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

    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AFPmRNA)在肝癌细胞中表达强烈,因此若外周血中测得AFPmRNA则提示门静脉癌栓形成及转移的可能。采用Nested-RT-PCR方法可在1×105~1×106个有核细胞中检出一个肿瘤细胞,有助于术中、术后肝癌微量细胞转移播散的检...[继续阅读]

肝癌门静脉癌栓

6.6 清蛋白信使核糖核酸

    张捷等研究以清蛋白(Alb)mRNA作为肝细胞在外周血中的标志物,以早期检测血中的微量肝癌细胞。方法是用RT-PCR方法检测20例正常人,10例急、慢性肝炎,10例肝硬化病人及39例原发性肝癌(HCC)病人外周血中的AlbmRNA。结果发现:39例肝癌病人中...[继续阅读]

肝癌门静脉癌栓

6.7 端粒酶活性

    端粒的缩短及端粒酶的活化在肝癌发生与形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医科院协和医院采用半定量检测方法则发现肝癌组织中普遍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且极少为弱活性,多结节和伴有门静脉癌栓的肝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强度高...[继续阅读]

肝癌门静脉癌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