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剂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低钾血症。服用噻嗪类利尿剂的低血钾发生率为5%~30%,襻利尿剂为5%~20%。若患者正在服用地高辛或合并心律失常,即使轻度低血钾(3~3.5mmol/L),也应及时纠正。若存在代谢性酸中毒且血钾<3.5mmol/L,提示体内...[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利尿剂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低钾血症。服用噻嗪类利尿剂的低血钾发生率为5%~30%,襻利尿剂为5%~20%。若患者正在服用地高辛或合并心律失常,即使轻度低血钾(3~3.5mmol/L),也应及时纠正。若存在代谢性酸中毒且血钾<3.5mmol/L,提示体内...[继续阅读]
1. 呋塞米(Furosemide,速尿)【临床药理与作用机制】 呋塞米是襻利尿剂,作用迅速,利尿效果好,其原因:①比其他利尿剂排钠的作用强(因此也使水的排泄量增多);②即使在肾小球滤过率较低的情况下,也能起到明显的利尿作用;③扩张静...[继续阅读]
1.小剂量利尿剂是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噻嗪类可与保钾利尿剂合用;但不建议ACEI与保钾利尿剂联用。2.利尿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利尿剂是轻、中度心力衰竭患者的标准一线用药,可选择噻嗪类利尿剂。有症状、伴水潴留的心...[继续阅读]
心律失常的临床谱很广,可表现为无临床意义的窦性心律不齐,也可表现为致命的恶性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两类。随着心脏介入诊断技术和治疗的不断发展和日益成熟,部分心律失常可通过导管消融...[继续阅读]
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多种分类方法,一种有用的分类法应包括药物的种类、细胞电生理作用特点和在不同临床情况下不同的药理作用等。目前临床常用的分类是VaughnWilliams改良法(表1-5-1),该分类是基于药物对单细胞动作电位的电生理作用...[继续阅读]
在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表现多种抗心律失常作用,如索他洛尔兼有Ⅱ类和Ⅲ类AAD的作用,胺碘酮兼有Ⅰ类、Ⅱ类、Ⅲ类和Ⅳ类抗心律失常的作用;②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毒副作用包括心脏和...[继续阅读]
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治疗心律失常的同时可使原有心律失常恶化或促发新的心律失常的作用,即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致心律失常作用可表现为快速性心律失常,也可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其发生与药物的使用剂量、给药速度...[继续阅读]
1. 奎尼丁(Quinidine)【临床药理与作用机制】 抑制快钠通道作用较强,减慢0相上升速度,降低4相除极,抑制外向钾电流,使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另外,其附加的抗迷走神经作用可加速房室结传导。血浆半衰期7~9小时,通常每6小时给药1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