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知识 > 《论语》言论 > 列表
《论语》言论 共有 338 个词条内容

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孔子离开鲁国以后,一直在卫、郑、陈、蔡等国之间寻找从政机会,面见大小诸侯七十余君,但是始终没能受到重用,恰好此时楚昭王派人来延请孔子,于是他就带领弟子们一路南下适楚,一行人到了河边却找不到渡口,就让子路去向在大田...[继续阅读]

《论语》言论

《论语·公冶长》:“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孔子以文、行、忠、信为教,因此他有关“文章”的言论很多,弟子“可得而闻”。“文章”是古代典籍的统称,诸如《论语》中经常出现的《诗》《书》《礼》《乐》等等。“性”和“天道”等形而上命题则奥秘玄冥,高深莫测,既无法...[继续阅读]

《论语》言论

《论语·阳货》:“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本章是孔子直接言“性”的唯一言论②,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话八个字,却引来后人无数争论,争论主要集中在如何理解“性”。宋儒认为,孔子言“性”主要有气质之性和义理之性两方面的内容,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此所谓性,兼...[继续阅读]

《论语》言论

《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本章言论非常重要,对于了解孔子的人性论观点很有帮助,然而长期以来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过去由于人们大多是按照《论语》现有的篇章次序逐章解读,而不是在一个统一概念的统领之下把相关言论归并到一处来进行解读,更...[继续阅读]

《论语》言论

《论语·阳货》:“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下移。’”

    在编排顺序上,本章紧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之后,内容显然与人性问题有关,不过这里重点讨论的是心智之性,这也是孔子人性论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孔子认为,人的智力分上、中、下三品,上品为知(智),下品为愚,这些都是天赋而成...[继续阅读]

《论语》言论

《论语·雍也》:“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本章中的“生”,可以理解为“性”,因为“生”“性”二字古音相同,因音转义。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生”写作草叶下面加一横代表地面的指事符号,表示草木破土成长。《说文解字》:“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凡生之属皆从生。...[继续阅读]

《论语》言论

。”">《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

    孔子设帐授徒,以《诗》《书》《礼》《乐》为教,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门弟子人众,个性迥异,然而孔子对每个人的才情秉性和性格特征都非常了解。本章中的子羔(柴)、曾参(参)、子张(师)、子路(由)等人都是孔门佼佼...[继续阅读]

《论语》言论

《论语·卫灵公》:“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师冕是鲁国乐师,瞽者,名冕,《汉书·古今人表》中将他列为“中中”之人,这是一种比较稳妥的办法。他来拜访孔子时,孔子亲自到阶下迎候,及阶、就席以及座中之人一一告之,表现出彬彬有礼、尊重师者的君子风范。师冕离开后,子张...[继续阅读]

《论语》言论

《论语·述而》:“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本章主要讨论的是君子修身立德问题,即为人之道和为学之道。“道”“德”“仁”“艺”都是人生修养中的重要内容,四者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孔子根据“先后之序、轻重之伦”①以及修行过程中的难易程度,分别提出了“...[继续阅读]

《论语》言论

《论语·雍也》:“子曰:‘谁能出不由户? 何莫由斯道也?’”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四处宣扬“吾其为东周”的政治主张,然而却屡屡碰壁,无人响应,不仅受到各国当政者的冷遇以及长沮、桀溺等人的奚落,还遭到宋司马桓魋等人的武力威胁。心灰意冷之际,他陷入忧思和困惑之中,有感而发,说出了这...[继续阅读]

《论语》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