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lěi 磊)是古老的农具,早已退出历史舞台。这个字现在已很少用到。但认识它却有特殊的意义:可以了解最古老的农具,认识农耕文明起始阶段的艰难困苦、先民们的聪明才智以及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耒”像双齿的木叉。它...[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耒”(lěi 磊)是古老的农具,早已退出历史舞台。这个字现在已很少用到。但认识它却有特殊的意义:可以了解最古老的农具,认识农耕文明起始阶段的艰难困苦、先民们的聪明才智以及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耒”像双齿的木叉。它...[继续阅读]
民以食为天,而食物主要来自农业生产。提到“农”字,总会引发人们的悠悠思绪。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出现得最早的地区之一,先民们创造了早期农业的突出成就,然而这些成就,是经过千辛万苦才取得的。农业生产的范围很广,就种植而...[继续阅读]
古代外出谋食的游子,由于关山阻隔,很不容易回到故乡,一想到“背井离乡”,无限酸楚便会涌上心头。“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就是他们的形象写照。思念故乡,会油然想起故乡的那口老井,想起同饮一口井水的亲朋...[继续阅读]
“缶”是“陶”的本字。用黏土烧制成的器物称为陶器(古代称为瓦器)。陶器产生于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那时,先民们已开始过着以种植为主的定居生活。陶器是应新的生产、生活需要而出现的。陶罐之类使先民们便于存...[继续阅读]
“皿”的常用义是器皿,指碗碟杯盘之类饮食器具。“皿”的字形像盛物的平底的盆或盘子。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皿”的甲骨文、金文都很象形,小篆变形较大,楷书只剩下个轮廓。不少表示饮食器具的字用“皿”为形旁,如盃(杯)、...[继续阅读]
“屋”字的常用义是住所、家、房屋、房间。它的字形构成,与这些意思是相符合的。小篆楷书我们先看“屋”字的组成偏旁:“尸”像坐着的侧面人形,本来指代替祖宗接受跪拜的人,是祭祀时的主角,引申为主持者。在合体字(如“屋...[继续阅读]
商代服饰“衣裳”是一个词,如果推究起来,上衣下裳,所指并不相同。从河南安阳出土的玉雕、石雕和陶塑的人像上,可以看到头戴扁帽,身穿右衽交领衣,下穿裙裳,腰间束带,裹腿,着翘尖鞋的人物形象。由此看来,古代华夏民族上衣下裳...[继续阅读]
“鬲”和“鼎”形状相似,但基本特点不同。“鬲”形状奇特,腹部很浅,有三个深空袋足,袋足有支持和容物两个功能。由于袋足与火接触面大,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水烧沸,并且产生大量蒸汽。“鬲”架在火塘上蒸煮食物,既省柴火,又方...[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