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字 > 字释 > 列表
字释 共有 221 个词条内容

“耒”与“耕”

    “耒”(lěi 磊)是古老的农具,早已退出历史舞台。这个字现在已很少用到。但认识它却有特殊的意义:可以了解最古老的农具,认识农耕文明起始阶段的艰难困苦、先民们的聪明才智以及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耒”像双齿的木叉。它...[继续阅读]

字释

“农”与“辰”

    民以食为天,而食物主要来自农业生产。提到“农”字,总会引发人们的悠悠思绪。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出现得最早的地区之一,先民们创造了早期农业的突出成就,然而这些成就,是经过千辛万苦才取得的。农业生产的范围很广,就种植而...[继续阅读]

字释

“乡”与“井”

    古代外出谋食的游子,由于关山阻隔,很不容易回到故乡,一想到“背井离乡”,无限酸楚便会涌上心头。“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就是他们的形象写照。思念故乡,会油然想起故乡的那口老井,想起同饮一口井水的亲朋...[继续阅读]

字释

“缶”与“陶”

    “缶”是“陶”的本字。用黏土烧制成的器物称为陶器(古代称为瓦器)。陶器产生于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那时,先民们已开始过着以种植为主的定居生活。陶器是应新的生产、生活需要而出现的。陶罐之类使先民们便于存...[继续阅读]

字释

“皿”与“豆”

    “皿”的常用义是器皿,指碗碟杯盘之类饮食器具。“皿”的字形像盛物的平底的盆或盘子。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皿”的甲骨文、金文都很象形,小篆变形较大,楷书只剩下个轮廓。不少表示饮食器具的字用“皿”为形旁,如盃(杯)、...[继续阅读]

字释

“屋”与“宫”

    “屋”字的常用义是住所、家、房屋、房间。它的字形构成,与这些意思是相符合的。小篆楷书我们先看“屋”字的组成偏旁:“尸”像坐着的侧面人形,本来指代替祖宗接受跪拜的人,是祭祀时的主角,引申为主持者。在合体字(如“屋...[继续阅读]

字释

“衣”与“裳”

    商代服饰“衣裳”是一个词,如果推究起来,上衣下裳,所指并不相同。从河南安阳出土的玉雕、石雕和陶塑的人像上,可以看到头戴扁帽,身穿右衽交领衣,下穿裙裳,腰间束带,裹腿,着翘尖鞋的人物形象。由此看来,古代华夏民族上衣下裳...[继续阅读]

字释

“鬲”与“鼎”

    “鬲”和“鼎”形状相似,但基本特点不同。“鬲”形状奇特,腹部很浅,有三个深空袋足,袋足有支持和容物两个功能。由于袋足与火接触面大,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水烧沸,并且产生大量蒸汽。“鬲”架在火塘上蒸煮食物,既省柴火,又方...[继续阅读]

字释

“甑”与“爨”

    远古时代,人们用火烧烤食物。有了盆、罐、鬲、鼎之后,食物可以用水煮。甑子出现后,饭食鱼肉还可以蒸熟。烹调方式日益丰富,食物的口感和滋味也更加多样了。“甑”是底部有许多上透蒸气的孔格蒸食炊具,置于“鬲”或“鍑”上...[继续阅读]

字释

“食”与“饮”

    “民以食为天”,饮食不仅是生存所需,而且与人类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食”字像一钵食物: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食”字甲骨文的字形,像“豆”(高脚盘、钵)里盛满食物,有盖子盖着。有的写法,还把溢出的食物用点画表现出来。金...[继续阅读]

字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