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团体、各级各类学校和新闻、图书出版机构创办的教育期刊有千余种,“这些教育期刊以讨论教育问题、传播西方教育理论和方法、指导教育实践为己任,积极参与、推动了中国教育改革的进程。众多的出...[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20世纪,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团体、各级各类学校和新闻、图书出版机构创办的教育期刊有千余种,“这些教育期刊以讨论教育问题、传播西方教育理论和方法、指导教育实践为己任,积极参与、推动了中国教育改革的进程。众多的出...[继续阅读]
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内地及上海的办报刊活动一发不可收。仅在上海,就相继出现了多种传教士创办的中文教会报刊,除上面提到的几种外,对教育期刊发蒙有一定影响的报刊还有《教会新报》(《万国公报》)、《中西教会报》(《教会公...[继续阅读]
洋务运动的兴起直接推动了“西学东渐”的深入以及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思想界涌动着一股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潮——早期改良主义思潮。中国在甲午海战中战败,民族危机急剧加深,这股改...[继续阅读]
《教育世界》每月上、下旬出版,从未有间断,至1908年1月,共出版166期。半月1期,年成1辑,分辑为《教育丛书》,共出7辑,标志着中国教育期刊的正式诞生。前期主编是罗振玉,自第69号始主编为近代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王国维在文...[继续阅读]
《教育世界》的创办开私人创办教育专业期刊的先河,但是它的出现并没有得到太多人的仿效,也没有引来私办教育期刊的盛况。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与当时的政治因素关系很大。由于百日维新失败,大多数报刊被封杀,清廷虽...[继续阅读]
现代大众传播学认为,团体是有一定组织原则的社会有机体,它与期刊有着密切关系,“每个文化团体成立,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创办期刊。每一个社团至少有一个期刊,多者有十多个期刊。期刊是社团生命力的表现。期刊的多少,表现了社...[继续阅读]
1906年,罗振玉奉召入京,任学部二等谘议官,后补参事官,兼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王国维亦随其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由于二人公务繁忙,加上对国学孜孜以求,再无暇顾及期刊编辑事务,不得不于...[继续阅读]
官方教育机构一方面因沿袭清末创办“教育官报”的做法,一方面出于教育重建,各种政策、法律确实需要迅速通过教育期刊传达到民间的考虑,在民国初期,从中央到地方,教育期刊数量空前猛增。其间虽然经历袁世凯复辟帝制一类的闹...[继续阅读]
陆费逵于1912年1月1日创立中华书局后,即与商务印书馆展开激烈竞争,各省凡商务印书馆有分馆的地方,中华书局也必在此地设立分局。在教育杂志方面,中华书局亦不示弱。陆费逵曾在商务印书馆工作并主编《教育杂志》,对商务印书馆...[继续阅读]
除了图书出版机构在教育期刊方面展开激烈的竞争外,民国初期各种教育社团也纷纷创办自己的教育学术期刊,发表自己的教育主张。仅1912—1919年历年新增期刊总量就在28份左右,基本与纯粹官方教育机构创办的教育期刊规模相当,如表...[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