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麻醉药(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与静脉全麻药同时使用在我国很普遍,用于补充术中止痛作用,提高痛阈,减少术中伤害性刺激的传导,降低全身止痛药和麻醉药的用量。Lundy在1940年首先将静脉滴入普鲁卡因进行全身麻醉。此后不少文...[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局部麻醉药(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与静脉全麻药同时使用在我国很普遍,用于补充术中止痛作用,提高痛阈,减少术中伤害性刺激的传导,降低全身止痛药和麻醉药的用量。Lundy在1940年首先将静脉滴入普鲁卡因进行全身麻醉。此后不少文...[继续阅读]
在停止麻醉药输注后,患者恢复清醒,恢复对时间、地点的定向力以及正常精神运动行为的时间过程应尽量短,主要目的是尽快恢复患者内环境稳定机制。良好的恢复还应提供足够的术后镇痛,因为麻醉药或镇静药一般只是麻醉过程中许...[继续阅读]
局部麻醉也称部位麻醉是指在患者神志清醒状态下,局麻药应用于身体局部,使机体某一部分的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暂时被阻断,运动神经传导保持完好或同时有程度不等的被阻滞状态。这种阻滞应完全可逆,不产生任何组织损害。局部麻...[继续阅读]
将渗透作用强的局麻药与局部黏膜接触,使其透过黏膜而阻滞浅表神经末梢所产生的无痛状态,称为表面麻醉。表面麻醉使用的局麻药,难以达到上皮下的痛觉感受器,仅能解除黏膜产生的不适,因此表面麻醉只能对刺激来源于上皮组织时...[继续阅读]
沿手术切口线分层注射局麻药,阻滞组织中的神经末梢,称为局部浸润麻醉。一、常用局麻药根据手术时间长短,选择应用于局部浸润麻醉的局麻药,可采用短时效(普鲁卡因或氯普鲁卡因)、中等时效(利多卡因、甲哌卡因或丙胺卡因)或长...[继续阅读]
围绕手术区,在其四周和底部注射局麻药,以阻滞进入手术区的神经干和神经末梢,称为区域阻滞麻醉。可通过环绕被切除的组织(如小囊肿、肿块活组织等)做包围注射,或在悬雍垂等组织(舌、阴茎或有蒂的肿瘤)环绕其基底部注射。区域...[继续阅读]
肢体近端上止血带,由远端静脉注入局麻药以阻滞止血带以下部位肢体的麻醉方法称静脉局部麻醉。静脉局部麻醉首次由AugustBier介绍,故又称Bier阻滞,主要应用于成人四肢手术。一、作用机制肢体的周围神经均有伴行血管提供营养。若...[继续阅读]
一、颈神经丛阻滞(一)解剖颈神经丛由颈1~4脊神经前支组成。第1颈神经主要是运动神经,支配枕骨下角区肌肉,后3对颈神经均为感觉神经,出椎间孔后,从后面横过椎动脉及椎静脉,向外延伸,到达横突尖端时分为升支及降支,这些分支与...[继续阅读]
(1)椎骨有33个:颈椎(C)7个,胸椎(T)12个,腰椎(L)5个,骶椎(S)5个和尾椎3~4个。(2)脊髓终止于第2腰椎。(3)硬脊膜囊终止于第2骶椎。(4)临床上蛛网膜下腔麻醉在L2~3、L3~4或L4~5之间行穿刺比较安全。(5)临床上以两侧髂嵴划一连线与腰椎相...[继续阅读]
一、概述蛛网膜下腔阻滞系把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使脊神经根、脊根神经节及脊髓表面部分产生不同程度的阻滞,简称脊麻。脊麻已有近百年历史,只要病例选择得当,用药合理,操作准确,脊麻不失为一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麻醉方...[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