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壁由胆管上皮和黏膜下层环绕着的致密纤维肌层(致密纤维组织及疏松平滑肌纤维)组成。与胆管相邻的是肝十二指肠韧带的脂肪组织和血管。据UICC/AJCC的TNM分期定义,T1期为肿瘤局限于胆管,T2期为肿瘤侵犯至胆管壁外,T3期...[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胆管壁由胆管上皮和黏膜下层环绕着的致密纤维肌层(致密纤维组织及疏松平滑肌纤维)组成。与胆管相邻的是肝十二指肠韧带的脂肪组织和血管。据UICC/AJCC的TNM分期定义,T1期为肿瘤局限于胆管,T2期为肿瘤侵犯至胆管壁外,T3期...[继续阅读]
肿瘤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重要因素,在30%~50%的手术切除患者中可见淋巴结转移[7,26-31]。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百分比与按照UICC/AJCC标准的T分期和浸润深度的毫米数密切相关。淋巴结受侵的发生率在T1期为17....[继续阅读]
发生远处转移是肿瘤无法切除最常见的原因,大约30%的患者在术前检查或在剖腹探查时被确诊为无法手术治疗[44]。较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肝脏、腹膜、肺和骨。发生肿瘤转移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不超过11个月[35]。肝转移后的...[继续阅读]
目前为止,关于评估TNM分期对肝门部胆管癌预后价值的报道较少。新版TNM分期(第六版的UICC/AJCC)着重于两个方面:血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45]。目前,根据UICC/AJCC分期中的分组对肿瘤预后判断的意义仍存在争议。Zervos分析42例手...[继续阅读]
Bismuth-Corlette分型于1975年提出,并于1992年修改,它是根据放射学和手术中的发现,按照胆管病变侵及胆管的纵向范围(表1)[1-2],分成不同的解剖组(图1)。这种分型法仅是根据术前检查胆道侵犯程度。1992年,Bismuth[2]报道...[继续阅读]
2002年的国际抗癌联盟(UICC)第六版TNM分期和美国癌症联合会编辑的第六版癌症分期手册,都是应用同样的TNM分期和分期内的再细分[4]。根据术前检查、术中及术后的病理发现确定肿瘤的局部范围(T)、淋巴结侵犯(N)和存在远...[继续阅读]
最近两版的TNM分期(第五版和第六版)不同的是,分期中T和N的分期标准不同。在第五版的T分期中,所有已侵及邻近结构的肿瘤被列为T3。而在最新版中,肿瘤直接侵犯到邻近的肝脏、胆囊、胰腺或单侧的血管才分成T3期;而T4期则...[继续阅读]
JSBS于2004年以英文发表了第二版肝门部肿瘤分期[10]。如同UICC/AJCC的TNM分期,这个分期也是基于解剖及病理结果,分析了肿瘤局部的范围(T)、淋巴结的扩散(N)和其他器官受累(M)的情况。UICC/AJCC和JSBS的两个TNM分期均仅适于肝...[继续阅读]
肝门部胆管癌最深层的侵犯限于胆管的黏膜或纤维肌层,而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均被定义为“早期”。按照以下分型可以进行大体的分类(图6):-隆起型(p:有蒂的;s:广基的);-表浅型(a:隆起的;b:平坦的;c:凹陷...[继续阅读]
这个系统在1985年由Gazzaniga提出,是第一个涵盖胆管和血管受侵犯程度的分期系统[11]。根据术前检查对这两个要素进行评估:按照Bismuth-Corlette分型的胆管浸润程度及门静脉、肝动脉的侵犯情况。此分期根据不同的预后意义,将肿...[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