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由于病理生理的特点,肠道肛门先天性发育畸形而需人工肛门的病例占小儿人工肛门总数的第一位,同时大多数采用暂时性双腔人工肛门,以期今后创造条件再次进行修复手术,人工肛门大部分可一次或再次进行闭合,这和成人大多数...[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小儿由于病理生理的特点,肠道肛门先天性发育畸形而需人工肛门的病例占小儿人工肛门总数的第一位,同时大多数采用暂时性双腔人工肛门,以期今后创造条件再次进行修复手术,人工肛门大部分可一次或再次进行闭合,这和成人大多数...[继续阅读]
小儿人工肛门的手术方式与成人基本相同,这里不重复赘述。小儿腹壁薄弱,由于啼哭腹压增加,术后人工肛门部肠脱出、黏膜翻出及疝形成等机会较多,创口裂开也明显增加。现将注意事项分述如下:1.提出肠管造口时,应注意识别近侧段...[继续阅读]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比较多见的胃肠道发育畸形,在结肠、直肠的某一肠段,由于缺乏神经节细胞而痉挛、狭窄,近端结肠显著扩张、肥厚,通常乙状结肠和部分降结肠异常扩张,年龄较大的儿童病例更为明显。本病在出生后早期表现为一...[继续阅读]
肛门直肠畸形的分类方法繁多而紊乱,选择、治疗方法争论也较多。总的看来,若能在新生儿期一次完成手术最为理想。人工肛门术仅用于:1.高位直肠闭锁时,在新生儿期先做结肠造口,待半年以后再行腹会阴或骶会阴肛门成形术,其理由...[继续阅读]
为了解决小儿长大后的大便失禁问题,DrPMalon于1990年发明了顺行自制性灌肠法,此方法是利用阑尾来作一防倒流活瓣,开口于腹壁,用来作结肠灌洗。灌肠液可用温水或生理盐水等。方法是保留阑尾系膜,在阑尾根部切断,再将带有系膜的...[继续阅读]
1.当腹内手术的主要部分将要完成时,由一侧胫骨粗隆内下部股薄肌止点将它切断,由大腿皮下将股薄肌游离,自股上部切口拉出,盐水纱布包裹置于股上部切口内。2.待会阴部手术完成后,沿骶骨和尾骨前面下牵乙状结肠到会阴伤口前端...[继续阅读]
隋善衡1985年提出此手术。根据他在文献中报道,方法是:在距切断之近端结肠断端上方5cm处,沿结肠纵轴行间断Lembert氏缝合一周,6~8针,针距约3.5cm。使结肠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的人工套叠,套入2~2.5cm(图19-3)。将结肠无张力地拖至会阴部...[继续阅读]
1975年席忠义首先设计结肠残端腹壁套叠式人工肛门术。此后于1981年席忠义又设计了会阴部结肠套叠式人工肛门重建术。1.会阴部手术切除直肠与癌块后,将乙状结肠牵出会阴部伤口,在残端模拟内括约肌形态,行2.5~3cm的套叠式缝合...[继续阅读]
1986王平治国内首先报道了该手术。1.患者取截石位,腹会阴联合切除直肠癌。将乙状结肠断端牵出会阴伤口皮缘2~3cm.2.在坐骨结节上3cm股骨大粗隆下3cm,向股外侧中下1/3处开一“L”形切口(图19-6)。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暴露臀大肌和部...[继续阅读]
1988年吴凌云创建这种手术。1.腹会阴联合切除直肠及癌肿后,将乙状结肠牵出会阴部伤口,并在距断端3cm处折叠缝合1cm做成括约肌。再从股骨大粗隆到坐骨结节后上方2~4cm开一切口,游离一条长约14cm、宽3~5cm的臀大肌肌束,在大粗隆肌...[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