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立国营企业

    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2月2日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与北平市人民政府进城办公,2月3日举行入城仪式,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决议定都北平,改名北京。此后,当局在接管城市的同时,开始了各项改组和组建机...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现代建筑史

(三)恢复工业生产

    恢复工业生产是进入城市之后必须实行的艰巨工作。东北地区战争结束较早,恢复、改建、扩建生产的工作随即开展。自从抗战胜利到国内战争,东北的工厂装备散失较多,因而进行了大量恢复工作。以鞍山钢铁工业为中心,逐步形成了...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现代建筑史

(一)创作环境

    适合于现代建筑存活的外部创作环境,造就了现代建筑的自发延续。○建设规模较小,建筑类型集中。政权初创,战争未了,可以投入建设的财力和物力有限。在上海、南京和天津这样的大城市,过去的政府机关或官僚资本、金融机构留有...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现代建筑史

(二)典型作品

    这个时期的建筑作品比较丰富,表3-3举出一些具有比较明显现代建筑特征的实例。个别建筑也有自发的或受苏联影响的民族形式。表3-31950年代初建筑举例类型建筑名称设计至建成年代设计单位和建筑师工业榆次经纬纺织机械厂1951—...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现代建筑史

(一)牌楼的拆迁

    随着城市交通的紧张,位于交通要道上的东单、西单、东四、西四等牌楼,对城市交通越来越多地发生不利的影响。交通管理部门和道路建设部门主张进行拆除。以梁思成为代表的一些专家学者,坚决反对拆除,认为不应单纯从城市交通...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现代建筑史

(二)城墙的存废

    北京城墙的存废,是共和国成立之后尖锐争论的又一焦点问题。主张拆除的人士认为,城墙是古代的防御工事,是封建帝王的遗迹,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如今的城墙阻隔城乡交流,妨碍城市交通,限制城市发展,况且已经破烂不堪,有了故宫...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现代建筑史

(三)中心的西迁

    1949年5月,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成立,开始研究北京的规划问题。当时,一方面邀请国内专家,如梁思成、陈占祥、朱兆雪、赵冬日、华南圭等人研究方案,同时也聘请苏联专家如莫斯科市苏维埃副主席阿布拉莫夫、规划专家巴兰尼可夫等...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现代建筑史

五 被人遗忘的新开端

    1950年代之初的三年,甚至很难构成一个历史阶段,但是它产生了一批具有明显现代建筑特征的作品,表现出现代建筑在建设新社会中的能力和魅力。这些作品距离现在虽然已经半个世纪,今日看来,不论在功能的合理和艺术的处理方面,均...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现代建筑史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

    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在政治上巩固了共和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40%的农民加入了互助组,出现了几百个农业合作社,一半左右的资本主义工业被纳入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在经济上,国家的工农...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现代建筑史

(二)苏联援建156项

    中共中央在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同时,即由周恩来、陈云主持着手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一五”计划的重点是进行重工业建设,规定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们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现代建筑史
词 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