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30年代埃及诗人们组成的文学团体。成立于1932年9月。倡议者和领导人是艾哈默德·宰克·艾布·夏迪。邵武基任主席(当年10月去世),后由赫利勒·穆特朗继任,艾布·夏迪自己任秘书。出版《阿波罗》杂志。艾布·夏迪在创刊号上...[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本世纪30年代埃及诗人们组成的文学团体。成立于1932年9月。倡议者和领导人是艾哈默德·宰克·艾布·夏迪。邵武基任主席(当年10月去世),后由赫利勒·穆特朗继任,艾布·夏迪自己任秘书。出版《阿波罗》杂志。艾布·夏迪在创刊号上...[继续阅读]
俄国的文学团体。存在于1815~1818年间,名称源于其成员勃鲁陀夫的诙谐讽刺诗《阿尔扎玛斯酒馆中的幻觉》(学人社出版)。这个文学团体是适应反对保守主义的俄语爱好者座谈会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的成员都是卡拉姆辛语言改革的拥...[继续阅读]
意大利文学院的音译。1690年在罗马建立,创建者是克雷申贝尼和格拉维纳。起初的宗旨是维护“良好的趣味”,反对17世纪意大利诗歌中的马利诺主义风格。后来逐渐形成一个流派,鼓吹艺术脱离政治,强调“田园”传统,表现出贵族倾向...[继续阅读]
俄国诗歌中的现代主义流派之一。产生在20世纪初,是俄国革命前夕资产阶级文化危机的一种表现。代表人物有尼·斯·古米廖夫、斯·米·高罗杰茨基、安·安·阿赫玛托娃、奥·埃·曼杰里施塔姆、米·阿·库兹敏、米·阿·靳开维奇、...[继续阅读]
18世纪流行于欧洲,特别是流行于西班牙的一种诗体,以讴歌爱情、美酒和自然风光为主要内容。此种诗体为古希腊诗人阿那克瑞翁所首创,因以得名。见“阿那克瑞翁”条。...[继续阅读]
印度阿萨姆语的最大的文学组织。建立于1917年,其中心在锡布萨加尔省的佐尔哈特。该协会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注释和出版阿萨姆语文学古籍,搜集阿萨姆和居住在阿萨姆地区的各部族语言的口头创作,把阿萨姆语文学作品译成印度的其...[继续阅读]
古罗马民间喜剧的一种。产生在坎帕尼亚地区,公元前3世纪流传到罗马。描写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喜剧场面,一般在悲剧之后演出。采用坎帕尼亚方言,演员戴面具。通常有四个固定面具:年轻的愚人马克、年老的愚人帕普、饭桶和吹牛...[继续阅读]
古希腊文学后期的一种风格流派。产生在公元前2世纪,是对亚细亚主义的一种反驳。阿提刻派主张复古,倡导模仿阿提刻散文的经典,奉行300年前的语言规范和文体风格。这个流派的理论家是狄奥尼西奥斯,他强调典雅、朴素。后来在希...[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