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末至17世纪欧洲文学艺术中的一种风格:一反文艺复兴盛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浮夸。18世纪古典主义理论家用“巴罗柯”一词嘲笑17世纪意大利以及受影响的其它欧洲各国艺术(建筑、雕塑、绘画)中的浮夸风格;20世...[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16世纪末至17世纪欧洲文学艺术中的一种风格:一反文艺复兴盛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浮夸。18世纪古典主义理论家用“巴罗柯”一词嘲笑17世纪意大利以及受影响的其它欧洲各国艺术(建筑、雕塑、绘画)中的浮夸风格;20世...[继续阅读]
20世纪初朝鲜文学中的颓废主义派别。1922年由洪思容、卢子泳、朴钟和、罗稻香、李相和、朴英熙、玄镇健等组成。同年出刊《白潮》。后由于工人运动的高涨、马列主义的传播和俄苏文学的影响,这一派不少人进行自我反省,纷纷退...[继续阅读]
日本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由杂志《白桦》(1910~1923)而得名。先后成为这一派别的作家,多半是在学院里学习的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子弟,主要有武者小路实笃、有岛武郎、志贺直哉、里见弶、木下利玄、长与善郎、有岛生马、柳宗...[继续阅读]
指18世纪法国参加狄德罗主持的《百科全书》(Encyclopedie,ouDictionnaireraisonnedessci-ences,desartsetdesmetiers,1751~1772)编写工作的人员。这部《百科全书》对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贵族阶级的宗教、哲学、法权观念、文学艺术等意识形态,进行了...[继续阅读]
美国纽约市的一条大街,19世纪中叶起成为该市主要的商业街道。这里的泰晤士广场及其附近的第42马路是商业性大剧院和夜总会集中的地区,被称作美国戏剧中心。1901年,这里上演A·B·潘恩(1861~1937)的《白色大道》一剧,引起轰动,因此...[继续阅读]
古希腊哲学家和文艺理论家柏拉图(公元前426~公元前345)的思想体系。他的文艺观点大致有如下一些方面:在文艺的社会功用问题上,他全盘否定古希腊的文学成就,认为古希腊的神话、史诗、抒情诗歌、悲剧和喜剧都不起好的社会作用...[继续阅读]
19世纪初期欧洲文学中受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1788~1824)的创作和活动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社会思想情绪。由于各国的社会条件不同,受拜伦的影响也不同。比如英国宪章派诗歌主要接受了拜伦的革命精神、浪漫主义激情和社会批判...[继续阅读]
朝鲜中古时期的散文形式之一。“稗说”一词起源于记“琐屑之谈”的“卑文”。对此,高丽时期稗说文学的代表作家李齐贤在《栎翁稗说》序文中写道:“稗之从卑,亦声也。以义观之,稗禾之卑者也。余少知读书,壮而废其学。今老矣...[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