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词典 > 中华国宝 > 列表

镂空高足黑陶杯

    铜石并用时代龙山文化。高16.5厘米,口径11.1厘米。1973年山东省临沂县大范庄出土。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藏。这是一件被称作“蛋壳黑陶”的作品。口沿处仅厚0.05厘米,沿宽斜,直腹,高柄,小圈足,腹部有阴刻弦纹一组,高柄处有3组镂空...查看详细>>

标签:中华国宝

黑陶豆

    铜石并用时代龙山文化。高14.7厘米,口径16.9厘米。1955年浙江省杭州市良渚出土。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藏。这件浙江出土的陶豆从造型、工艺上与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黑陶器极相似。器口外撇,浅腹,高柄呈竹节状,并向足部渐过渡呈...查看详细>>

标签:中华国宝

黑陶斝

    铜石并用时代龙山文化晚期。高23厘米,口径23厘米。1960年河南省洛阳市王湾出土。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斝是一种酒器,流行于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时期,到商代陶斝逐渐绝迹,而为铜斝所取代,两者的区别是十分显著的。此件陶斝...查看详细>>

标签:中华国宝

彩绘蟠龙纹陶盆

    铜石并用时代龙山文化。通高8.8厘米,口径37厘米。1978—1980年山西省襄汾陶寺遗址出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盆平折沿,浅腹,壁斜收,平底。内壁磨光,并以朱墨相间的色彩绘蟠龙图。龙口中衔一枚农作物的穗子。这是...查看详细>>

标签:中华国宝

陶三足器

    青铜时代二里头文化。高11厘米,口径22厘米。1960年河南省巩县梢柴出土。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此器敞口,卷唇,浅直腹,平底微凸。足宽而扁,给人以稳重之感。腹部和足部有凸弦纹作装饰。造型朴实沉静,是二里头文化类型中典型器...查看详细>>

标签:中华国宝

陶盉

    青铜时代二里头文化。通高20厘米,口径1.8厘米。1960年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出土。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藏。陶盉是用来调和酒味浓淡的器皿,出现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商代早期演化成青铜器。此器为泥质灰陶,形制较为原始。腹圆硕,一管...查看详细>>

标签:中华国宝

陶爵

    青铜时代二里头文化。高18厘米,流至尾长9.9厘米。1960年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出土。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爵是二里头时期出现的一种饮酒器。随着时间的推移,陶爵为青铜爵代替。此陶爵质地为泥质灰陶,流、尾略上翘,向外伸出不...查看详细>>

标签:中华国宝

印纹陶罍

    商。高31厘米,口径12.4厘米。1953年河南省郑州市二里岗出土。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商代青铜器多为王室和贵族使用,平民在日常生活中仍以使用陶器为主。出于对权贵者使用青铜器的仰慕,民间出现了仿效青铜器的陶器。此印纹陶...查看详细>>

标签:中华国宝

灰陶甗

    商。通高45厘米,口径28.5厘米。1953年河南省郑州市二里岗出土。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甗是蒸饭器,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体称甑,用以盛米;下体称鬲,用以煮水,中间置箅可通气。此陶甗盘口较大,腹深而阔,束腰后接3个紧凑的袋状足...查看详细>>

标签:中华国宝

白陶豆

    商。高13厘米,口径22.5厘米。河南省郑州出土。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白陶是指表面和胎质都呈白色的陶器。它的土质原料近似高岭土。烧成温度为1000℃左右。此陶豆为商后期白陶生产高度发展时期的产品。大口,厚唇,浅腹,高圈足...查看详细>>

标签:中华国宝
词 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