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词典 > 中外典故 > 列表
中外典故 共有 8681 个词条内容

一龙一蛇

    《管子·枢言》:“周者不出于口,不见于色。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比喻人的行止,时而似龙的显现,时而如蛇的隐伏,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化莫测。《庄子·山木》:“无誉无訾,~,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继续阅读]

中外典故

一龙一猪

    唐·韩愈《昌黎集·符读书城南》诗:“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则聚嬉戏,不殊同队鱼。三十骨胳成,乃一龙一猪。”比喻同时的两个人,一个贤,一个不肖,相差甚远。...[继续阅读]

中外典故

一目十行

    宋·刘克庄《后村集·四十四·杂记六言五首》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形容读书的速度很快。也作“十行俱下”。《红楼梦》二十三回:“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继续阅读]

中外典故

一目了然

    了然:清楚,明白。《朱子类语》卷一三七:“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指一眼就全看得很清楚。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四回:“看着金营人马,如蝼蚁相似;那营里动静,~。”...[继续阅读]

中外典故

一叶知秋

    《淮南子·说山训》:“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后以“一叶知秋”比喻由细小的迹象,可以看出形势的变化。也作“叶落知秋”。宋·唐庚《文录》:“唐人有诗云:‘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继续阅读]

中外典故

一叶蔽目

    《鹖冠子·天则》:“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比喻被眼前细小的事物或表面现象所蒙蔽,看不到事物的全貌,也作“一叶障目”、“一叶两豆”。毛泽东《论持久战》:“他们……或则拿一时一地...[继续阅读]

中外典故

一失足成千古恨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六十五回:“谚云:‘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比喻在重大事情上一时不慎犯了错误,就会造成终身恨事,追悔莫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九回:“这件事本来是我错在前头,此刻悔也来...[继续阅读]

中外典故

一丘一壑

    《晋书·谢鲲传》:“明帝在东宫,问曰:‘论者以君方庾亮,自谓何如?’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丘壑原指山水幽深之处,借指隐者所居之处。后引申为退隐在野,也用来比喻隐居的生活情趣。唐...[继续阅读]

中外典故

一丘之貉

    《汉书·杨恽传》:“古与今,一丘之貉。”颜师古注:“言其同类也。”原指同类事物,没什么差别。后多用为贬义,比喻同属一路货色。郭沫若《虎符》:“管它秦国也好,楚国也好,在我看来都是~。”...[继续阅读]

中外典故

一丝不挂

    《楞严经》:“一丝不挂,竿木随身。”佛都用语。指钓竿上不系钓线。比喻不受任何尘俗的牵累。后多用来形容不穿衣服,赤身露体。宋·黄庭坚《寄航禅师》:“~鱼脱渊,万古同归蚁旋磨。”...[继续阅读]

中外典故
词 典
论语孟子 中国学术 哲学著作 爱犬养护 百花百话 百科合称 保定庙会 北大百联 哺乳动物 军事常识 人文常识 艺术常识 中外名人 重大事件 藏传佛教 三峡昆虫 城市供热 传世名方 词名索引 大历诗略 大学历史 当代科学 东方文化 东方文学 冬虫夏草 法律文书 佛源语词 福州方言 港口经济 高等数学 公共关系 公证律师 古今谋略 古钱百咏 古诗百科 古诗评译 古文鉴赏 关东文化 广播电视 国防经济 国际关系 国际金融 国际政治 国史纪事 汉代长安 汉英经贸 汉族风俗 河南蜻蜓 赫章彝族 红河彝族 湖湘文化 画说西藏 环境科学 环球地名 皇帝内经 皇权兴衰 皇权兴衰 黄帝内经 黄节诗学 机械加工 蓟州风物 民间疗法 精细化工 同义反义 文史知识 文学知识 西方哲学 建安诗文 建筑经济 交叉科学 教师百科 教育评价 金属材料 京剧剧目 经济法学 经济科学 精细化工 决策科学 科技编辑 科学技术 孔子文化 老子鉴赏 李白诗歌 历代典故 历代绝句 历代骈文 爱情佳句 文坛掌故 历史大事 国史全鉴 名城杭州 名城临海 名城衢州 连用成语 两汉职官 领导干部 吕氏春秋 伦理百科 论语鉴赏 漫画知识 美丑大典 美军服装 美食中国 美术辞林 唐墓壁画 民间禁忌 民间文学 民族知识 名著缩微 明清西安 明清治藏 南社戏剧 宁波古韵 欧洲历史 热工技术 人口管理 人口科学 人类科学 人生哲学 儒林外史 三宝合璧 三国韬略 陕北方言 陕西烹饪 常用钢材 商业会计 尚氏易学 神州秘方 诗歌美学 石油技术 实用方法 实用公文 外国文学 外国哲学 外台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