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國文字學,對於“六書”的名稱和爭論是不能不有些常識的。所謂“六書”,或以為就是創造漢字的六種法則,其實應該說是文字結構的類型。它的名稱首見於戰國時代的著作,《周禮·地官·保氏》:“保氏掌諫王惡,養國子以道...[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學習中國文字學,對於“六書”的名稱和爭論是不能不有些常識的。所謂“六書”,或以為就是創造漢字的六種法則,其實應該說是文字結構的類型。它的名稱首見於戰國時代的著作,《周禮·地官·保氏》:“保氏掌諫王惡,養國子以道...[继续阅读]
許慎的六書主要是針對小篆的字形而歸納的結果,其合理性如何,從兩千年來學者要弄清楚轉注一法的衆多意見,即可看出一斑。小篆距離甲骨文的時代已有一千多年,字形已起了太多的變化,怪不得許慎常把字形解釋錯了。我們現在既知...[继续阅读]
幾千年來,人類有幾種獨立發展的古老文字體系。其中最著名的為埃及的聖書體、美索不達米亞的楔形字以及中國的漢字。它們基本上都是以圖畫的表意符號為主體的文字體系。今天,其他的古老文字體系或已湮沒,或為拼音文字所取...[继续阅读]
識字與研究字的創意雖有關係但卻是不同的學問,兩者的研究方法也有點不同。探索一字的創意約有以下幾個要點,也可以用來檢驗某種創意的意見是否可信:(一)首先是了解每一個符號所代表的內涵文字是為方便人們在社會中的生活需...[继续阅读]
在轉注之節,曾介紹一種意見,認為形聲字的聲符兼帶有意義者即為轉注。形聲字的形成有好幾條途徑,由引申加意符以別義的,當然就變成聲符和字的意義有關聯。如果引申義多,分別加上不同的意符,就有从某聲的字有某種含意的感覺...[继续阅读]
釋讀古代文獻是研究古代歷史與社會的首要工作。不能辨識文字,就不能明了文義,根本就不能作進一步的研究。文字在使用的過程中,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而使外形及結構發生變化。唐蘭曾就繪畫、契刻、書寫、印刷、行款、形式、...[继续阅读]
(一)增繁A.無意義的整齊平衡經較長時間所顯現的現象而歸納所得的結果,例子多樣,不勝枚舉,常以經驗論定,舉較常見者:直線中增一點,點又成短劃:匋(字41)、告(字61)、章(字82)、羊(字85)、十(字117)、屰(字123)、望(字144)、聖(字218)、年...[继续阅读]
中國的漢字,幾千年來一直沿續使用,必然會因自然或人為的因素,而發生相當大的變化。一個字的形體在不同的時代有相當不一樣的寫法。有的字因時代的變遷,已成了死文字,雖然有時從字形或辭例可以知曉其意義,但也難肯定約當後...[继续阅读]
文字的創造本在達意,由於創字構想複雜度的差異,其構件的數量和大小自無一定的規範。加上中國的語言主要是單音節的特質,標音的部分也不必有一定的序列。因此並無要求寫成一定的筆劃甚至一定的結構及配置的必要。再加上字...[继续阅读]
識字的最重要目的是在閱讀,不識字就談不上對文獻内容的了解。以前的典籍是漢代以後的傳抄與流傳本,使用的字體,尤其是印刷術流行以後的,都是我們日常所學習的,不必費太多的功夫就可讀通。但是百年來,尤其是最近的一二十年...[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