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在静态分析中,债务的总需求效应仅限于其通货紧缩性“存量”效应。然而,新债务的发行对总需求可能具有扩张性的“流量”效应。本文则依据明斯基(Minsky,1964,1977,1982)和帕里(Palley,1994)的研究,把债务的存量-流量总需求效应纳...[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1.引言在静态分析中,债务的总需求效应仅限于其通货紧缩性“存量”效应。然而,新债务的发行对总需求可能具有扩张性的“流量”效应。本文则依据明斯基(Minsky,1964,1977,1982)和帕里(Palley,1994)的研究,把债务的存量-流量总需求效应纳...[继续阅读]
次优理论是关于存在市场失灵的经济中政府政策形成的理论。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目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1)矫正市场失灵,例如,管制垄断、矫正外部性、提供共用品。(2)根据不同于基本的帕累托标准的价值判断来调整竞争性市场的...[继续阅读]
在财政学中经常使用着两种分析方法,即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是在经济变量之间建立因果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Hyman,1990,p.52),或者说是描述经济运行并预测经济运行在某些政策发生变化时可能出现的变动的一种分析方法(斯蒂...[继续阅读]
从理论上讲,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很多,但在决定利率水平的主要因素上,各学派持有不同的观点。我们通过对这些利率决定理论的简要分析,概括出影响利率水平的决定因素。1.古典利率决定论早在19世纪之前,经济学家配第(配第,1981)、...[继续阅读]
在讨论“财政政策影响的测度”时,财政冲力(fiscalimpulse)方法和结构性差额(structuralbalance)方法与假定的潜在GDP增长率有密切关系。潜在产出与实际产出间的缺口直接用于计算周期中性差额,而且潜在产出水平用来估计结构性差额。因...[继续阅读]
是什么原因引起经济增长,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并不是一个新领域,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Smith,1776)的《国富论》就已明确阐述。特别是进入20世纪,各类经济增长模型纷纷出现,到5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然而,异乎寻常的是,政府经济政策的...[继续阅读]
1.引言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一直是经济、政治和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自由主义制度”与“绝对社会主义制度”之间旷日持久的争论焦点。西方学者对“现代”国家的经济作用的传统讨论主要基于两个假设:第一,国家和经济在分...[继续阅读]
1.引言从享用的主体性质来看,publicgoods与privategoods相对应,前者可翻译为“共用品”,后者译为“私用品”;从对公众的影响来说,publicgoods与publicbads相对应,前者可译为“公益品”,后者可译为“公害品”。可以说,共用品理论是现代财政...[继续阅读]
我们在“共用品”辞条中,界定了共用品的两大特征,即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其中,共用品在消费上表现出非竞争性,这表明共用品与私用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完全不同的:就私用品而言,某一物品的总需求或市场需求等于每个人的需求...[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