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文帝、景帝父子在位期间(公元前180——公元前141年),为稳定和巩固统治,采取“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政策,使生产得到恢复发展。当时土地开辟,人口增加,财政收入得到保证,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富裕景象,以致“京师之钱...[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西汉文帝、景帝父子在位期间(公元前180——公元前141年),为稳定和巩固统治,采取“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政策,使生产得到恢复发展。当时土地开辟,人口增加,财政收入得到保证,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富裕景象,以致“京师之钱...[继续阅读]
汉初以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之学”为统治思想,至汉武帝初年,董仲舒援引《春秋》“大一统”理论,建议独尊儒家学说,罢黜诸子百家,只有通晓儒术者才可做官,借以统一思想,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臣卫绾、田蚡、窦婴、赵...[继续阅读]
古代横贯亚洲的交通道路,亦称“丝路”。其主要路线:东端起自渭水流域,向西通过河西走廊,或经今新疆境内塔里木河北面的通道,在疏勒(今喀什市)以西越过葱岭,经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和康居南部(今撒马尔汗附近)西行,或经塔里木...[继续阅读]
朝代名。西汉初始元年(公元8年)外戚王莽称帝,国号新,建都长安。曾进行复古改制,加深了人民的苦难。天凤四年(17年)爆发了赤眉、绿林农民大起义。地皇四年(23年)王莽被杀,新朝灭亡。仅历1帝,统治15年。...[继续阅读]
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当时政治黑暗,剥削残酷,民不聊生,纷起反抗。太平道首领、钜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人张角秘密活动,十余年间徒众达数十万人,遍布各地。张角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公元184年),天下大吉”的口号。...[继续阅读]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农民造反,军阀混战,诸葛亮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西)静观时变,人称“卧龙”。经名士司马徽、徐庶推荐,处于困境中的刘备携同其心腹猛将关羽、张飞,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冒严寒三往隆中草堂,方得见诸葛亮。...[继续阅读]
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初步统一北方的曹操亲率大军20余万南下,欲一举攻占江南。孙权和刘备联军5万,共同抵抗。曹军至赤壁(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一说今湖北嘉鱼东北),初战失利,退驻江北,与孙刘...[继续阅读]
时代名。继东汉后出现的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历史时期。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国号魏,建都洛阳,历史上又称“曹魏”。占有今淮河两岸以北的中原地区和秦岭以北的关中、陇右、河西地区,西包新疆,东抵朝鲜半岛西北部。265年司...[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