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仿唐三彩的低温三彩铅釉陶。以黄、绿、白三色为主。《中国陶瓷史》:辽代林东南山窑“以烧三彩釉陶为主”,“胎上皆挂化妆土,粉衣上再施黄、绿、白三色釉或单色釉”;赤峰缸瓦窑“三彩釉为黄、绿、白三色,娇艳光洁,可与...[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辽代仿唐三彩的低温三彩铅釉陶。以黄、绿、白三色为主。《中国陶瓷史》:辽代林东南山窑“以烧三彩釉陶为主”,“胎上皆挂化妆土,粉衣上再施黄、绿、白三色釉或单色釉”;赤峰缸瓦窑“三彩釉为黄、绿、白三色,娇艳光洁,可与...[继续阅读]
用含铁量高的特殊陶土紫砂泥制成的一种无釉的紫色的细陶器。创烧于宋代的江苏宜兴窑。明代中期开始盛行。《中国陶瓷史》:“紫砂原料的岩相分析的结果表明:所用黏土都属于高岭—石英—云母类型,其特点是含铁量比较高。紫...[继续阅读]
以黏土为材料,经成型、干燥和低温烧制而成的器皿。烧成温度在600—1050℃,比瓷器烧成温度低。烧结程度差,质地比瓷器松软,多孔,吸水性比瓷器要高。因所含成分和烧成温度不同而呈红、灰、褐、黑、黄、白等颜色。声音哑,不透明...[继续阅读]
我国最早的陶器。已经发现的早期陶器,经碳十四断代法检测,距今约在六千年以上。大体上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的,有河南新郑县裴李岗、河北武安县磁山、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广西桂林市甑皮岩等地的陶器...[继续阅读]
与细陶器相比质地较粗的陶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器都是手制,厚薄不均,内壁不平,装饰简单,烧成温度较低,质地粗松易碎,均属粗陶器。1985年国家标准局发布的《日用陶瓷分类》标准规定:“粗陶器,吸水率一般大于15%,不施釉,制作粗...[继续阅读]
精细的陶器。如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陶土经过精细淘洗,轮制,胎壁厚仅0.5—1毫米,表面乌黑发亮,十分轻巧,造型优美,镂空装饰别致。1985年国家标准局发布的《日用陶瓷分类》标准规定:“细陶器,吸水率一般不大于15%,断面...[继续阅读]
一般的陶器。1985年国家标准局发布的《日用陶瓷分类》标准规定:“普通陶器,吸水率一般不大于12%,断面颗粒较粗,气孔较大,表面施釉,制作不够精细。”...[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