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流域42年的水利建设的成效显著,对抗御水旱灾害,保障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21世纪的发展来看,海河流域的水利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很不适应,在防洪、抗旱和控制水环...[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海河流域42年的水利建设的成效显著,对抗御水旱灾害,保障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21世纪的发展来看,海河流域的水利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很不适应,在防洪、抗旱和控制水环...[继续阅读]
一、资料来源前人对本流域历史水旱灾害的研究成果颇丰,为本次研究提供了充足的资料基础。尤其是《海河流域历代自然灾害史料》(以下简称《史料》)更适于海河流域,其特点:(1)《史料》研究的范围为“海河流域”(包括海河水系...[继续阅读]
将同一年各区所评之灾情等级用算术平均法进行流域平均,以确定流域该年的灾情等级(最多年份全流域有19个区,最少年份11个区,一般年份16个区左右),因此流域平均灾情等级既说明这一年流域灾情的严重程度(深度),又说明灾情发生面...[继续阅读]
一、历史上的水灾频次海河流域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较少,但年际变化大。年内降雨集中,风调雨顺年少,水灾、旱灾年多,大水灾年、大旱灾年都可能达到严重的程度。自1469年至1990年的522年间,本流域共发生3级以...[继续阅读]
新中国成立后,人类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提高,并且积累了有关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多方面的资料,如淹地面积、受灾人口、倒塌房屋、损失粮食、直接经济损失等,其中以淹地面积及直接经济损失两项最全,而这两项又是直接而全面...[继续阅读]
一、水灾发生的频率当代水灾发生的频率,由于所研究仅42年资料(1949—1990年)代表性不足,依据这些资料得出的概念是:1级特大水灾年约14年一遇,2级大水灾年约10年一遇,3级一般水灾年约4.7年一遇,1、2、3级水灾年共同发生的机遇约2.6年...[继续阅读]
全流域历年因洪灾造成的损失(包括淹地面积、粮食损失、受灾人口、直接经济损失四项,其他项目如房屋倒塌、工程损失等由于搜集到的资料不全,未列入),见表2-6-1。流域内各省、市的历年损失概况,见表2-6-2。表2-6-1海河流域历年洪...[继续阅读]
一、洪灾的地区分布计算各省(市)1950—1949年(41年)分区平均耕地受洪灾率①见表2-6-5。山东省偏小,是由于其涝灾面积比重较大,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偏大,是由于其局地暴雨洪水所致灾情比重较大,河北省的数值平均化太甚,其分地区...[继续阅读]
一、1956年1956年7月底至8月上旬,海河流域连续出现大暴雨,各河普遍发生洪水。滹沱河、漳河出现了有实测记录以来的最大洪峰,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干支流多处决口、漫溢。海河平原普遍遭受洪涝灾害。这一年因洪受灾面积315...[继续阅读]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合著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及防治》一书认为“山洪是发生在山区的洪水,但它又不同于一般发生在山区河流的洪水,而是特指发生在山区流域面积较小的...[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