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称指示电极。其电极电势随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而改变的电极。相比之下,参比电极(见参比电极)就不随溶液的组成而改变。在海水电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工作电极有pH玻璃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滴汞电极(见pH玻璃电极、离子选择...[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亦称指示电极。其电极电势随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而改变的电极。相比之下,参比电极(见参比电极)就不随溶液的组成而改变。在海水电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工作电极有pH玻璃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滴汞电极(见pH玻璃电极、离子选择...[继续阅读]
从大叶藻(Zostera)提取的一种多糖。基本上由糖醛酸(~95%)所组成,但糖醛酸的性质和结合方式不详。可制成钠、钾或铵盐等水溶性盐类。加酒精脱水沉淀;在酸性溶液中生成水不溶性的游离酸。一般性质与褐藻酸相似(见褐藻酸)。可作...[继续阅读]
简称孔蚀。亦称坑点腐蚀。是典型而重要的局部腐蚀(见腐蚀形态)形式之一。其形态比较复杂多样,一般是指在金属材料非常局部的区面上出现的坑点状腐蚀。有时蚀孔孤立存在;有时则紧凑在一起,形成粗糙表面。蚀坑大小、深度和密...[继续阅读]
一种甾醇。无色结晶。熔点132—133.5℃。易溶于乙醚、苯、氯仿和乙酸乙酯;可溶于乙醇和丙酮。[α]D-47.5°。化学结构上属于褐藻甾醇的C20差向异构体。最初从粗马尾藻(Sargassumringgoldianum)中分得。主要分布于褐藻类的马尾藻属、墨角...[继续阅读]
从漂浮马尾藻(Sargassumnatans)、软骨藻(chondrialitoralis)和波纹藻(Cy-mopoliabarbata)分离的一种含S和N的酸性酚类化合物。已分出两种成分,称为马尾藻素A和P。结构未定。pH4.5—5.0。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且抗菌谱较广。...[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