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芸香港电影公司,谁是集体创作制度的典范?多数人定会回答:当然是“新艺城”及其七人“奋斗房”!诚然,“新艺城”得以在80年代叱咤风云,与其实施集体管理的运作模式关联甚大,但从影史而言它却非开创者,因为早在1950年,由王为...[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芸芸香港电影公司,谁是集体创作制度的典范?多数人定会回答:当然是“新艺城”及其七人“奋斗房”!诚然,“新艺城”得以在80年代叱咤风云,与其实施集体管理的运作模式关联甚大,但从影史而言它却非开创者,因为早在1950年,由王为...[继续阅读]
费穆(1906—1951),字敬庐,号辑止,籍贯江苏,生于上海。1930年在上海开始其电影生涯,1933年执导首部作品《城市之夜》,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最具成就的中国导演之一,代表作包括《天伦》、《狼山喋血记》、《孔夫子》、《小城之春》等...[继续阅读]
夏梦(1932—),原名杨濛,祖籍江苏苏州,生于上海,是著名的“长城三公主”之一,并位居“大公主”,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语片影坛最负盛名的女演员之一。1981年年底,时年34岁的许鞍华带着一班工作人员前往海南岛,准备开拍新作《投奔...[继续阅读]
张之亮(1959—),祖籍广东顺德,生于香港,是香港影坛多面手之一,在导演、编剧、监制、策划等领域皆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并以《笼民》荣膺第12届金像奖“最佳导演”。2000年以来陆续执导了《慌心假期》(2001)、《墨攻》(2006)、《车...[继续阅读]
李祖永(1903—1959),香港制片家,浙江宁波人,出身于江南望族。年轻时从事印刷行业,并曾为南京国民政府管辖的中央银行印刷钞票。1947年在香港独资组建永华影业公司,声势浩大,但昙花一现,“永华”片场后被“电懋”收购。国共内战...[继续阅读]
张善琨(1907—1957),祖籍浙江吴兴,人称“上海滩电影大王”,另因善于宣传,亦被称作“噱头大王”。上海沦为“孤岛”后,张善琨留守当地,边拍戏边进行国民党地下抗战工作,其间还结识了“华影”的副董事长川喜多长政。抗战结束后...[继续阅读]
朱牧(1938—2007),50年代开始从影,做过演员、副导演、编剧、导演、监制等,80年代初与妻子韩培珠成立的嘉民影业公司,对香港与内地合拍片的发展历程有重要意义。1984年,由徐小明执导的少林功夫片《木棉袈裟》在内地卖座鼎盛,还获...[继续阅读]
李萍倩(1902—1984),原名李椿寿,祖籍安徽桐城,生于浙江杭州。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活跃于上海影圈,战后来港并加入“长城”,自此亦拍摄出不少经典作品,也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长城”最具成就的导演之一。1947年,李萍倩由上海至香港...[继续阅读]
陈静波(1921—1995),祖籍福建闽侯,生于上海,其电影生涯始于香港,事业巅峰则出于“凤凰”年代,非但是朱石麟的入室弟子,更凭《金鹰》成为首位票房过百万港元的香港导演。直至1946年移居香港前,上海一直是陈静波的人生舞台,但他家...[继续阅读]
罗君雄(1919—2009),祖籍广东,生于珠海,1931年移居香港,既是“凤凰”旗下的重要导演之一,也是香港纪录片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之一。纵观“银都”60载,大可发现除生产众多题材各异的影片外,纪录片亦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尤其是6...[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