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清末藏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0116)来源2006年民间征集。形制纹饰鼓呈扁圆形,下漏空。鼓腔为6块木板拼合而成,一面蒙牛皮,周边用两行铁钉铆住,部分脱落。面径24.5、通高7.0、底径23.0厘米。音乐性能此为戏班打击乐器之一。图1·...[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时代清末藏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0116)来源2006年民间征集。形制纹饰鼓呈扁圆形,下漏空。鼓腔为6块木板拼合而成,一面蒙牛皮,周边用两行铁钉铆住,部分脱落。面径24.5、通高7.0、底径23.0厘米。音乐性能此为戏班打击乐器之一。图1·...[继续阅读]
时代清末藏地南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来源1999年6月24日征集。形制纹饰鼓面保存完好。鼓腔为木质,圆形。鼓皮以鼓钉固定。腰部共有3耳,现存2耳。鼓身漆面均脱落。面径26.4、通高14.5、腰径29.5厘米。图1·1·11南安小扁鼓...[继续阅读]
时代商末周初藏地福建博物院(1:4706)考古资料1978年12月,原建瓯县小桥公社阳泽大队社员在阳泽村北黄科山开垦茶园时发现。黄科山是一座南北走向的红壤土小山,属建瓯县东南境梨山的支脉,距县城约15.0千米。它的东、南面是河谷小...[继续阅读]
时代西周早期藏地建瓯市博物馆考古资料铜铙系1990年10月,建瓯县南雅镇梅村农民在梅村以西1.0千米的坵坑山东北面山腰距地表0.10米处挖出。形制纹饰器保存大部完整,甬上端残。一面保存较好,一面锈蚀较重。器表呈绿色。体合瓦形...[继续阅读]
时代西周早期藏地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3472)来源于北京收购。形制纹饰除甬端稍残外,余部保存完整。青铜铸成。通体布满绿色锈斑。体合瓦形。平舞,上置短甬,未封衡,有旋无斡。铣棱斜直,腔体短阔,于口弧曲。篆带、正鼓部均饰...[继续阅读]
时代西周早期藏地武平县博物馆(0007)考古资料20世纪80年代,龙岩武平县城关群众在平川镇平川河疏通河道时,在南门桥下发现,后送县博物馆收藏。形制纹饰甬钟保存大部完整。钟甬的上半部分已失,有旋。从甬上残痕可见,原来有斡,今...[继续阅读]
时代清·道光(1821~1850)藏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B126)来源传世品。为泉州府文庙祭祀大典时所用礼乐器,为道光贡生康济时敬置于泉州府学。形制纹饰甬钟保存完整,甬底断裂,甬根部两面均有一小圆孔。舞部呈弧形,上置竹节如意形长甬...[继续阅读]
时代明藏地上杭县博物馆来源为龙岩上杭县县城孔庙祭器,1980年上杭县文化馆移交上杭县博物馆。形制纹饰6件编钟大部保存完整,其中4件于口部有不同程度残损。铜质。钟体为圆形。平舞,上铸“双龙戏珠”纽。钟体近舞部饰一周三...[继续阅读]
时代明·隆庆六年(1572)藏地莆田市博物馆来源原莆田兴化府文庙祭孔时的打击乐器,后文庙被毁,莆田县文化馆将其征集收藏。1987年移交莆田县博物馆。2002年莆田县博物馆与莆田市博物馆合并,今归莆田市博物馆。形制纹饰钟均保存完...[继续阅读]
时代明藏地莆田市博物馆来源原莆田兴化府文庙祭孔时的打击乐器,后文庙被毁,莆田县文化馆将其征集收藏。1987年移交莆田县博物馆。2002年莆田县博物馆与市博物馆合并,今归莆田市博物馆。形制纹饰保存大部完整,其中第5件编钟...[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