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支流。又名渌江。古名漉水。《水经注》称漉水。唐代已称渌水。《大清一统志》称渌江。源出江西省萍乡市千拉岭南麓,初名沧下水,又名萍水,经湘东入醴陵市境,在双江口汇合澄潭江后始称渌水,再于株洲市渌口镇注入湘江。全...[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湘江支流。又名渌江。古名漉水。《水经注》称漉水。唐代已称渌水。《大清一统志》称渌江。源出江西省萍乡市千拉岭南麓,初名沧下水,又名萍水,经湘东入醴陵市境,在双江口汇合澄潭江后始称渌水,再于株洲市渌口镇注入湘江。全...[继续阅读]
湘江支流。《汉书·地理志》:“舂山,舂水所出。”清李元度重修《南岳志》引《湘衡稽古》:“赤冀作杵臼于舂陵,尚有遗臼留焉,舂陵所由名也。”源出蓝山县人形岭,流经嘉禾、新田、桂阳、耒阳、常宁等县、市,于衡南县茭河口注...[继续阅读]
湘江支流。据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长沙国南部地形图》所载,西汉初称深水。也即《水经·深水篇》所载深水和《水经·湘水篇》所载营水。唐代记载始见称潇水。以水清深而得名。源出蓝山县野猪山南麓,过江华折向北流,经江永...[继续阅读]
湖南省第三大河。又名资水。有二源:南源夫夷水,出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中峰乡越城岭西麓桐木江,于梅溪进入湖南新宁县境。西源(一般作主源)赧水,出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茅坪镇青界山西麓黄马界,流经武冈、洞口、隆回三市、县...[继续阅读]
资水南源。又名罗江,也作扶夷水,古名夫水。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中峰乡西南越城岭西麓桐木江,北流经资源县城,于梅溪进入湖南省境,经新宁县至邵阳县霞塘云乡双江口与资江西源赧水汇合后称资江。因邵阳县西地区古代建有...[继续阅读]
资水西源,习惯上作为正源。又名赦水、赦江。源出城步苗族自治县资源乡青界山主峰黄马界西麓,北流经武冈、洞口、隆回三市、县,至邵阳县霞塘云乡双江口与资水南源夫夷水汇合后称资江。长201公里。流域面积7460平方公里。主要...[继续阅读]
资江支流。曾名邵陵水,因邵陵郡而得名。《水经注》称邵陵水,《元和郡县志》已称邵水,均以河道所经政区为名。上游称桐江,即《水经注》所称之云泉水。源出邵东县双凤乡回龙峰北麓岩凼里,至两市镇曹家坝以后才称邵水,于邵阳...[继续阅读]
湖南省第二大河流。又名沅水。屈原《九歌·湘夫人》有“沅有茞兮澧有兰”句,故别称芷江。有二源,南源龙头江,北源重安江,以南源为主源。主源出于贵州省都匀县云雾山鸡冠岭(一说在贵定县斗篷山西南麓)。两源于汊河口汇合后称...[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