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异端(Heresey)这个词源于希腊文hairesis,原意为“选择”,后指学说、学派、教派。它在基督教教义、礼仪、组织问题上背离了正统派教会的学说,因而遭到官方正统派教会的反对和谴责。在古代,基督教各派都无政治权利,或者政治权力...[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答:异端(Heresey)这个词源于希腊文hairesis,原意为“选择”,后指学说、学派、教派。它在基督教教义、礼仪、组织问题上背离了正统派教会的学说,因而遭到官方正统派教会的反对和谴责。在古代,基督教各派都无政治权利,或者政治权力...[继续阅读]
答:古代基督教有以下一些主要异端派:1.基督教诺斯替派:这是深受诺斯替教影响的一个派别,又称灵智派。出现于公元1世纪,公元2—3世纪流行于地中海东部沿海地区,到公元5世纪衰落。主张灵魂得救在于获得“诺斯”(意为真知),掌握...[继续阅读]
答:大公会议(EcumenicalCouncil)系指基督教的世界性主教会议。从公元325—787年,基督教教会先后召开了七次大公会议,以解决教会内部的分歧,主要是神学问题的论战。东、西两派教会都承认这七次大公会议为普世性主教会议。东派教会甚...[继续阅读]
答:古代基督教有七次大公会议,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次大公会议是尼西亚宗教会议。公元4世纪,由于罗马帝国境内社会矛盾和教派内部斗争的尖锐,在基督教内部出现了各种“异端。”当时比较有名的是埃及的阿里乌派和科普特派、...[继续阅读]
答:三章案(ThreeChaptersCase)是公元5—6世纪古代基督教会就三名基督教神学家——德奥道罗(Theodoretus)、狄奥多莱(Theodorus)和依巴斯(Ibas)的文章发生争论而出现的案件。德奥道罗、狄奥多莱和依巴斯这三位神学家当时主张“基督二性论”...[继续阅读]
答:革除教门源于希腊文anathema,意为诅咒。在基督教会里,诅咒叛教的人,开除某人的教籍,被视为最大的惩罚。这种惩罚由公元451年基督教查尔西顿大公会议所规定。革除教门往往被教会作为反对异己的手段,并用于政治目的。例如:俄...[继续阅读]
答:阿卡西乌分裂(AcacianSchism)是公元5世纪末至6世纪初基督教东西两派教会的初次分裂。公元451年查尔西顿宗教会议谴责了君士坦丁堡修道院长优迪克的基督一性论,但是东派教会的一些一性论主张者不服,继续展开争论。公元482年在东...[继续阅读]
答:隐修是基督徒的修炼方式,盛行于古代和中世纪。它以苦身修行为宗旨,要摆脱世俗缠累,脱离社会,离开家庭,过贫穷生活,守贞禁欲,潜心虔修,沉思祈祷,坚持默念,追求“与基督合一”。早期基督教思想就含有出世和禁欲的因素。在《...[继续阅读]
答:安东尼(Anthony,约251—356)是古代基督教隐修院创始人,出生于埃及,20岁时弃家到尼罗河德巴意旷野隐修,完全与世隔绝,进行禁欲苦行。后与其门徒建立多所隐修院。传说,他撰有《致君士坦丁大帝书》等文。...[继续阅读]
答:修道院(Monastery,意为僧侣的修道小室)是根据教会规定而供修道士们共同居住和活动的场所,也就是说,是僧侣们进行宗教活动及生活的地方。进修道院的不是所有基督教徒,而只是他们中的一部分。最初的基督教修道院出现于公元...[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