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小名阿培,入塾时,加昆弟行通用之“元”字,曰元培。其叔父为他起字曰鹤卿。他后来治小学,慕古人名字相关之习,且以鹤卿二字为庸俗,乃自字曰仲申,而号曰隺庼。及在爱国学社时,自号曰民友。至《警钟》时代,...[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蔡元培小名阿培,入塾时,加昆弟行通用之“元”字,曰元培。其叔父为他起字曰鹤卿。他后来治小学,慕古人名字相关之习,且以鹤卿二字为庸俗,乃自字曰仲申,而号曰隺庼。及在爱国学社时,自号曰民友。至《警钟》时代,...[继续阅读]
钱锺书曾评论说:“近人论诗界维新,必推黄公度。《人境庐诗》奇才大句,自为作手。”又说“凡新学而稍知存古,与夫旧学而强欲趋时者,皆好公度。”①黄遵宪,字公度。人境庐便是其斋号。他用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充任...[继续阅读]
林纾字琴南,生于清咸丰二年壬子九月二十七日(1852年11月8日)。幼年时,父母、老师、朋友和邻居,各以自己的喜好,称呼他为群玉、徽、秉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境遇的变化,他又自号冷红生、六桥补柳翁;清末民初,又有...[继续阅读]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正月二十六日。其字卓如,一字任甫,别署饮冰室主人。梁启超出生时,他的父亲还正在科举的路上跋涉,母亲粗通诗书,他们对作为梁门长子的梁启超自然寄予厚望。由于比较优...[继续阅读]
1880年10月23日(农历九月二十日),李叔同生于天津。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又号漱筒。祖籍浙江平湖。祖父寄籍津沽,经营盐业与银钱业。父名世珍,字筱楼,清同治四年进士,官吏部主事。筱楼有三子:嫡出长子文锦,...[继续阅读]
鲁迅曾有书房名“速斋”。1904年,他致钱玄同的书信中有一句云:“速斋班辈最大,并无老兄,所以遯庐当然不是‘令兄’。”“速”当由“迅”引申而来。这或许是他借斋号所作的最初的戏称。鲁迅于《华盖集·题记》落款为:...[继续阅读]
周作人的斋号有苦雨斋、苦茶庵、苦住庵,还有药堂、锻药庐等,脱不开一个“苦”字。其《药味集》自序里说:“惟一二友知其苦味。”所谓苦味,照他的说法,有两层意思,一是“苦闷的象征”,作者“不自讳其苦”,反而要...[继续阅读]
柳亚子,原名慰高,字安如;更名人权,字亚庐;再更名弃疾,字亚子。1887年,他生于江苏省吴江县北库区之大胜村(一名胜溪),乳名慰宝,一名禅儿。他自己说:“安如”,是父亲替我取的,好像是五六岁时才取得,取义大概...[继续阅读]
苏曼殊,幼名子穀,后更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世称苏曼殊上人,亦有燕子山僧之号,另有署名燕影生、燕影等。1911年,他的第一部专集《燕子笺》英译本出版,所名“燕子”或源于“燕子龛”,其作品中小品、笔记多题...[继续阅读]
刘半农,原名寿彭,改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世以字行。斋号有含辉室、灵霞馆、双凤凰砖斋等。年轻时曾厕身上海十里洋场,后因投稿《新青年》,被蔡元培、陈独秀发现,遂请到北京。1917年,刘半农任北京大...[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