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著。1927年出版,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海德格尔在书中提出了他的“本体论存在主义”。他认为,哲学应该从存在开始,而不能从世界本身开始。存在首先是“我”的存在,他称为“...[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著。1927年出版,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海德格尔在书中提出了他的“本体论存在主义”。他认为,哲学应该从存在开始,而不能从世界本身开始。存在首先是“我”的存在,他称为“...[继续阅读]
20世纪30年代末在法国兴起的文学流派。存在主义文学分为宗教存在主义文学和无神论存在主义文学。宗教存在主义的鼻祖是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他于19世纪上半叶奠定了基督教存在主义哲学。20世纪20年代中期,法国哲学家和戏剧...[继续阅读]
以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和梅洛——庞蒂为代表所提出的一种理论,试图把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结合起来。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代表了时代精神,正确地分析了社会历史过程及其规律,对于这个时代它是不可超越的,存在主义只能寄...[继续阅读]
又称内驱力。直接推动人们行动的内部原因,主体处于积极状态的心理动力。它是需要的具体表现。当需要指向一定对象,激起人的活动时就构成了活动动机。动机在人的活动中的作用表现为起动或制止活动;加强或减弱活动的强度;同...[继续阅读]
中国古代哲学范畴。指运动与静止。老子最早论述了动静关系,《老子·四十章》:“反者,道之动”,但又将事物的运动归于虚静,认为“归根曰静”。三国魏王弼从“以无为本”出发进一步论述了动静关系,“凡有起于虚,动起于静。”...[继续阅读]
思维的一个种类,是以实际动作为基础进行的思维,也称为操作思维。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三岁前幼儿思维大都属于动作思维,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成人有时也依据动作进行思维,但成人的动作思维有较丰富的知识经验和语言系...[继续阅读]
关于主观与客观关系的一对伦理学哲学范畴。动机指主体——人打算完成某种行为的意向、愿望、预想、计划、方案等,效果指主体按照动机进行实践活动的客观后果。人们做任何事都受一定的动机支配。效果是动机的体现,又是检验...[继续阅读]
长篇弹词。清陈端生作。陈端生为著名女诗人,一生遭遇不幸。18岁时始作《再生缘》,20岁时已完成16卷。后因遭遇不幸而辍笔,14年后又写成第17卷。通行刻本20卷,后3卷为杭州女诗人梁德绳所续作。作品写元代昆明才女孟丽君,才高貌...[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