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维也纳学派”。19世纪70年代在边际革命中形成的一个经济学派。其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的经济学家门格尔(Menger,Karl,1840—1921)。门格尔提出,价值是人们的需要与人们对将用于满足这些需要的物品的评价之间的一种关系,价值并非...[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又称“维也纳学派”。19世纪70年代在边际革命中形成的一个经济学派。其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的经济学家门格尔(Menger,Karl,1840—1921)。门格尔提出,价值是人们的需要与人们对将用于满足这些需要的物品的评价之间的一种关系,价值并非...[继续阅读]
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Okun,ArthurM.,1928—1980)于1962年提出的一种说明经济周期中产出变化与失业变化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奥肯定律可用公式写为:y-y*=-α(u-u*)式中y代表现时的实际GDP的增长率,y*代表潜在GDP的增长率,u代表现时的实际失业...[继续阅读]
我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简称。该计划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整体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86年3月,邓小平(1904—1997)根据中国科学院4位著名科学家提出的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高技术发展进行积极跟踪的建议,亲自批准...[继续阅读]
1994年3月,我国国务院制定和发布的关于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八七”的含义是:对当时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从1994年到2000年)基本解决。以该计划的公布实施为标志,我国的扶贫开发进入攻坚...[继续阅读]
1991—1995年期间我国实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八个五年计划。1990年12月,中共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根据这个建议,国务院组织有关部门编制了《中华...[继续阅读]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共中央制定的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为克服1959年以后出现的严重经济困难,1960年7月,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确定要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李富春(1900—1975)在讨论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时,提出应按“整顿、巩固、提高”...[继续阅读]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简称。1883年3月20日在巴黎缔结、1884年7月7日生效的一项保护工业产权方面的协定。此后,该公约屡经修改,到1980年已经修订了7次。创始成员有法国、意大利等11个国家,并由全体成员共同组成国际工业产权...[继续阅读]
一个协调债务重新安排的非正式的政府集团,也是债权国政府与债务国政府关于债务调整的协商会议。成立于1956年。当时一批债权国的人士聚集巴黎,商讨阿根廷对出口信贷担保机构所欠债务问题。该俱乐部没有固定的成员和组织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