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初,中国西北地区文艺工作者提出“西部文学”口号。1984年1月,著名电影评论家钟惦棐就中国“西部片”答《大众电影》记者问时首先提出“西部片”这个概念。不久,西安电影制片厂将其主办的《电影创作》改名为《西部电影...[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80年代初,中国西北地区文艺工作者提出“西部文学”口号。1984年1月,著名电影评论家钟惦棐就中国“西部片”答《大众电影》记者问时首先提出“西部片”这个概念。不久,西安电影制片厂将其主办的《电影创作》改名为《西部电影...[继续阅读]
孟超的昆曲《李慧娘》于1961年秋公演。廖沫沙观看演出后,以“繁星”为笔名在1961年8月31日《北京晚报》上发表了《有鬼无害论》一文肯定此戏,并对文学作品中的鬼神现象作了论述,其基本观点是正确的。但过了不久,《李慧娘》和...[继续阅读]
《创业》(集体创作,张天民执笔)是在周恩来1973年关于电影问题的谈话精神鼓舞下拍摄出来的好影片。《创业》以激情澎湃的艺术描写,歌颂了我国石油战线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创造了石油工人和领导干部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1...[继续阅读]
新时期文学的第一个浪潮。得名于1978后8月11日《文汇报》发表的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人们通常把以揭露林彪、“四人帮”罪行及其给人民带来的创伤的文学作品,称为“伤痕文学”。“伤痕文学”是粉碎“四人帮”之后出现...[继续阅读]
1985年前后出现的一股旨在表现、反思民族传统文化的文学潮流。1985年韩少功首先在《作家》第4期上发表了《文学的“根”》一文,提出了“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该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不能模仿翻译作品来建立一个中...[继续阅读]
1961年6月1日至28日由中宣部召集党内文艺宣传部门的负责人和部分理论家在北京新侨饭店举行。会议围绕着中宣部提交会议审议的《关于当前文艺工作的意见》(即“文艺十条”),讨论了近年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中心议题是纠正文艺...[继续阅读]
为了进一步培养新生力量,发展社会主义文学创作,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和团中央于1956年3月15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青年创作者会议,参加会议的青年作者有480多人。周恩来接见了与会的全体代表,茅盾、老舍和团中央书记分别作了《关于...[继续阅读]
1964年6月5日至7月31日在北京举行。这次演出是在周恩来的倡议下进行的。目的在于全面检阅京剧现代戏的创作成果,推动京剧艺术的发展。大会由沈雁冰致开幕词,周恩来、彭真、陆定一到会讲话,周扬作总结报告。会演共演出来自全...[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