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东经114.5°,北纬38.1°,在河北省中西部。正定,原名真定。西汉高帝十年(公元前197年),代相陈豨反,豨将赵利守东垣。十一年,高帝亲自率师攻下东垣,于是改东垣为真定,寓戡定之意。清雍正元年(1723年)因避世宗(胤禛)名讳,始改真定为...[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位于东经114.5°,北纬38.1°,在河北省中西部。正定,原名真定。西汉高帝十年(公元前197年),代相陈豨反,豨将赵利守东垣。十一年,高帝亲自率师攻下东垣,于是改东垣为真定,寓戡定之意。清雍正元年(1723年)因避世宗(胤禛)名讳,始改真定为...[继续阅读]
位于东经114.1°,北纬38.2°,在河北省西部,邻山西省。平山县原名房山县(以境内房山为名)。唐天宝十五年(742年)始改今名。据《旧唐书·本纪》:“天宝十五载三月,改常山郡为平山郡,房山县为平山县,鹿泉县为获鹿县,鹿城县为束鹿县。...[继续阅读]
位于东经114.6°,北纬37.6°,在河北省西南部。春秋时为晋国地,有鄗邑。西汉置房子县,后改鄗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光武从蓟还至鄗,设坛场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即帝位。于是改鄗为高邑。...[继续阅读]
位于东经115.2°,北纬38.1°,在河北省中西部。西汉置深泽县。据《太平寰宇记》载:“以界内水泽深广名之。”因此地地势低凹,每到雨季,三水横溢,久蓄不涸,几成水国,故名深泽。...[继续阅读]
位于东经114.5°,北纬37.7°,在河北省西南部。战国初属中山国,赵灭中山后,为赵公子元的封邑,故称元氏县。西汉以元氏邑置元氏县。后改。1962年复置。...[继续阅读]
位于东经114.5°,北纬38.4°,在河北省中西部。行唐县名.以方位得之。尧到平阳即帝位,南行,经历此地。因唐县在北,此邑故称行唐。汉置南行唐县,北魏去“南”字称行唐县。后称滋阳、章武、永昌,宋又复置。...[继续阅读]
位于东经114.7°,北纬37.7°,在河北省中南部。赵县,战国时属赵国。北魏置赵郡,隋改赵郡为赵州。1913年改赵州为赵县,郡、州、县均因赵国得名。...[继续阅读]
位于东经114.3°,北纬38.3°,在河北省西部偏南。战国有灵寿邑,西汉置灵寿县,据《史记·赵世家》索隐引《世本》称:“中山武公居顾,桓公徙灵寿。”今县以古灵寿为名。1958年并入正定县,1961年复置灵寿县。...[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