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本文选自《左传》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文章记述的是季札到鲁国访问,在欣赏了鲁乐工表演的周朝以及夏、商各代的乐舞后,把乐舞作为政治的象征加以分析评论的故事。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季札认为音乐舞蹈跟政治教化和...[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题解本文选自《左传》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文章记述的是季札到鲁国访问,在欣赏了鲁乐工表演的周朝以及夏、商各代的乐舞后,把乐舞作为政治的象征加以分析评论的故事。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季札认为音乐舞蹈跟政治教化和...[继续阅读]
题解本文选自《国语》。本篇中召公是厉王的卿士。针对周厉王残暴无道、以刑杀为威,百姓多有不满和指斥的现状,召公直言相谏,并巧妙设喻,阐述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厉王不听劝谏,仍行其道,三年后终于被人们赶走了。...[继续阅读]
题解本文选自《国语·晋语》。晋国的正卿韩起认为自己有卿的美名而无其实,跟富有的卿大夫们相比,感到寒伧,为此而发愁;晋国大夫叔向却向他祝贺。叔向认为,关键问题不在于贫富,而在于有无德行。没有德行,愈富有,祸害愈大;相反...[继续阅读]
题解本文选自《国语·楚语下》。王孙圉,楚国大夫。本文叙述王孙圉向晋执政大夫赵简子阐明什么是国宝。原文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继续阅读]
题解载于《国语·越语上》。标题为后代选文者所加。春秋时期的吴、越两国,国土相邻,向为敌战之国。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报父仇,大败越国,越王勾践率败残人马退守会稽山上。本篇便记叙了勾践忍辱求和,卧薪尝胆,“十年生聚...[继续阅读]
题解本篇选自《文选》。楚王,即楚襄王。宋玉入仕楚襄王时,虽才华超群,但无奈楚襄王良莠不分。宋玉屡遭排挤,最后因被谗而罢官,以至潦倒终身。本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宋玉在仕途上的这种处境。原文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继续阅读]
题解本文见于《文选》,宋玉所作名赋。其文以答难自辩之辞,揭示尚德而不好色的主旨。由大夫登徒子向楚王攻击作者“性好色”起,引出作者的自辩和秦章华大夫的议论,意在讽谏楚王勿为美色所乱。刘勰在《文心雕龙·谐隐》第十...[继续阅读]
题解见于《文选》。篇中将一“风”分而为二,籍“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之对比而讽谏上层贵族与下层百姓的悬殊生活。《文选》注为“《史记》云:宋玉,郢人也。为楚大夫。时襄王骄奢,故宋玉作此赋以讽之。”原文楚襄...[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