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内及港台研究著述国内及港台有关专著范晔与《后汉书》的书籍,较之论《史记》、《汉书》相比,数量并不多,主要有:庄适选注《后汉书》(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翟蜕园《后汉书故事选》(上海文化出版社1958年版)、束世激《...[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1.国内及港台研究著述国内及港台有关专著范晔与《后汉书》的书籍,较之论《史记》、《汉书》相比,数量并不多,主要有:庄适选注《后汉书》(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翟蜕园《后汉书故事选》(上海文化出版社1958年版)、束世激《...[继续阅读]
我国封建社会杰出的史学家陈寿撰著的《三国志》,主要记叙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秉笔公正,取材审慎,结构谨严,文笔简洁,是继《史记》《汉书》之后的又一纪传体史学名著,与司马迁、班固、范晔之书并称“前四史”,为历...[继续阅读]
陈寿一生,为人“质直”,有傲骨而没有媚骨,尽管他一生仕途坎坷,“位望不充其才”,却始终潜心史学,勤于著述,保持着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1.陈寿的生平——不附权贵、仕途坎坷的一生陈寿,字承祚,蜀汉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继续阅读]
大体说来,陈寿撰《三国志》的史料来源大约有三方面,其一是魏、吴史官记录的档案材料,其二是当代学者所编纂的三国史籍,其三是陈寿本人的辛勤搜集。1.三国时期的档案资料三国时期魏、吴都设置了专门的史官,掌管国家大事、帝...[继续阅读]
作为纪传体史书,《三国志》同《史记》以下许多“正史”一样,在编纂体例上都是以人物为中心,以纪、传构成全书的主体。这是从纪传体史书的总体上说的。但是纪传体史书在体例上,即在其内部结构上,或因所记史事在时间上及空间...[继续阅读]
在陈寿以前,关于三国的历史著述有鱼豢《魏略》,王沈《魏书》,韦昭《吴书》,杨戏《季汉辅臣赞》,但都限于一个地区。而陈寿的《三国志》合三国为一书,成为纪传体史书的一个创举,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1.地方史的正史化...[继续阅读]
陈寿《三国志》定稿于1700多年前的西晋王朝,以手抄本流布于世。值得庆幸的是,历经沧桑,我们今天竟仍可看到残存的手抄本。公元1965年,在新疆吐鲁番的英沙古城之南的一座佛塔遗址中出土了西晋写本《三国志》残卷,存40行,共570多...[继续阅读]
《三国志》是一部著名的历史古籍,现代人读它,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要解决困难,只有充分利用前人的注释,善于使用相关的工具书,才能办到。因此,本文简单评述一下有关的注本、考校、史评、史论及工具书。1.《三国志》的注本关...[继续阅读]
自《三国志》问世后,虽有人对它作研究,如晋王涛撰《三国志序评》3卷,宋何常侍著《论三国志》9卷、徐众撰《三国志评》3卷(诸书早已亡佚),但隋唐以后,研究的人就比较少。较重要的只有南宋叶适(1150—1223)关于《三国志》的读书札...[继续阅读]
《晋书》130卷,唐房玄龄等奉敕修撰,记载从晋武帝泰始元年(265)至恭帝元熙二年(420)156年的史事。它上承《三国志》,但成书年代却远在《宋书》、《南齐书》、《魏书》之后,去晋甚远。《晋书》是我国古代官修史书较好的一部,对后...[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