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絜其辩而同焉者合矣,善其言而类焉者应矣。故马鸣而马应之,非知也,其势然也。故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弹其冠,人之情也。其谁能以己之潐潐,受人之掝掝者哉!(《不苟》)【鉴赏】《易·乾卦·文言》:“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君子絜其辩而同焉者合矣,善其言而类焉者应矣。故马鸣而马应之,非知也,其势然也。故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弹其冠,人之情也。其谁能以己之潐潐,受人之掝掝者哉!(《不苟》)【鉴赏】《易·乾卦·文言》:“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继续阅读]
有狗彘之勇者,有贾盗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争饮食,无廉耻,不知是非,不辟死伤,不畏众强,恈恈然唯利饮食之见,是狗彘之勇也。为事利,争货财,无辞让,果敢而振,猛贪而戾,恈恈然唯利之见,是贾盗之勇也。轻死而暴,是小...[继续阅读]
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荣辱》)【鉴赏】大分,最大分界。常体,通常的体现。这是讲荣辱与义利的关系以及由此而来的处世之道。荀子并不如汉...[继续阅读]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非十二子》)【鉴赏】这是荀子的“耻”论。应该说,儒家是很看重“耻”的。“好学近乎知...[继续阅读]
可贵可贱也,可富可贫也,可杀而不可使为奸也。(《仲尼》)【鉴赏】君主制,实在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得不面对的一种尴尬。人总是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的。社会群体必须要有结构秩序。时代越靠前,社会对这种结构秩序的需求就...[继续阅读]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不闻不见,则虽当,非仁也,其道百举而百陷也。(《儒效》)【鉴赏】知行关系,一...[继续阅读]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继续阅读]
国危则无乐君,国安则无忧民。乱则国危,治则国安。今君人者急逐乐而缓治国,岂不过甚矣哉!譬之是由好声色而恬无耳目也,岂不哀哉!(《王霸》)【鉴赏】这里是说治国与享乐的关系。荀子认为,君主应该先治国,后享乐,而不应先享乐...[继续阅读]
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议兵》)【鉴赏】这句话出自《荀子·议兵》。荀子和临武君在赵孝成王面前讨论用兵之道,临武君认为天时、地利或是权谋变诈才是用兵要道,荀子反驳说这都不如用仁心使人民归附自己,君臣一心,军民同力...[继续阅读]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袄怪不能使之凶。(《天论》)【鉴赏】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先秦时期,人们认为天和人一样,是有意...[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