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行书是由东汉末年著名书法家刘德升创立,几乎和楷书同时出现。他的魏国学生钟繇对此稍做修改。楷书书写较慢,仅用于公文或碑刻,而草书字迹潦草,不易辨认。因此,在公文草拟或一般人平时书信往来时出现了一种随意...[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相传行书是由东汉末年著名书法家刘德升创立,几乎和楷书同时出现。他的魏国学生钟繇对此稍做修改。楷书书写较慢,仅用于公文或碑刻,而草书字迹潦草,不易辨认。因此,在公文草拟或一般人平时书信往来时出现了一种随意...[继续阅读]
安色尔体的“A”用安色尔体书写成的书卷Monacensis(约公元6世纪)拉丁字体演变进程中的下一步是安色尔体(Uncial)。据说,这种字体是从古罗马斜字体和拉斯提克体中发展而来的。与古罗马斜字体和拉斯提克体不同的是,产生于...[继续阅读]
半安色尔体(Half-uncial)和安色尔体几乎是同时在公元4世纪前后出现的。尽管这两种字体在名称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半安色尔体并不是安色尔体的一种特殊变化形式。它更多的是一种完全独立的字体。半安色尔体融合了拉斯提...[继续阅读]
自古以来,无论是殷商的甲骨文或青铜器上凸起的反体铭文,还是先秦的石刻文字、南北朝出现的反体石刻、凸体石刻以及木板雕刻,都反映出我国古代精湛的文字雕刻技术。到了晋代,随着纸墨的出现,印章流行起来。公元4世纪...[继续阅读]
公元8世纪末是一个政治动荡的时代,加洛林王朝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了它的统治历史。它在宗教、政治管理和文化领域中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并在文字上实施了意义重大的转变。在查理大帝统治时期,为了让整个法兰克王国使用...[继续阅读]
自宋朝以来,人们开始讲究印刷字体的美观性,雕版印刷进入了全盛时期。但雕版存在刻板效率低、书版不易存放以及错字不好更正的缺点。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北宋平民毕升制成了可重复使用,容易存储保管的胶泥活字...[继续阅读]
瘦金书的“字”宋徽宗赵佶(1082—1135)是宋朝第八位皇帝,历史上的又一亡国之君,疏于政而精于艺。宋徽宗艺术造诣极高,对中国书画艺术的倡导和革新,以及对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有着杰出贡献。他自创的书体“瘦金书”乃...[继续阅读]
从12世纪开始,一种新的书写体从北法兰克王国扩展开来。这种字形排列呈网格状,书写笔画中带有尖角转折的字体被称为哥特小写体(Gothicminuscule)。直到11世纪,加洛林小写体都是整个西欧地区共同使用的字体。西方国家后来发...[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