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殖蜀国(今天的四川地区,古称蜀国),蜀人善治水。追溯川西地区5000年来的创业史,就是一部前赴后继的治水史。据很多古代文献资料记载,中华民族的治水英雄大禹就生于岷山,出于西羌。他继承父业,治理水患,应是从蜀地开始的。...[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水利殖蜀国(今天的四川地区,古称蜀国),蜀人善治水。追溯川西地区5000年来的创业史,就是一部前赴后继的治水史。据很多古代文献资料记载,中华民族的治水英雄大禹就生于岷山,出于西羌。他继承父业,治理水患,应是从蜀地开始的。...[继续阅读]
“岷山泱泱,蜀山峨峨。奔放磅礴,导江千岳。”(孙中山《祭蜀中死义诸烈士》)水是生命之源,江河哺育了人类文明。滔滔岷江水,浇灌出了古蜀灿烂的文明。岷江发源于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西北坡的弓杠岭和郎架岭。岷江流域...[继续阅读]
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把岷江一分为二的分水堤,如一条鱼卧江中,故将它的顶端部分称为鱼嘴。沿鱼嘴向下修筑的分水堤叫鱼嘴分水堤,又称金刚堤。金刚之意,应喻意坚固吧。鱼嘴将岷江分为内江、外江,靠东边玉垒山的称内江...[继续阅读]
飞沙堰,是内江流至玉垒山凤栖窝处,在金刚堤上修筑的一段仅比内江河床高约2米的泄洪底坝,坝长240余米,上距鱼嘴700米。坝与对岸虎头岩相对,并顺堤坝疏通了一段河道与外江相接。在正常情况下,飞沙堰相当于内江堤岸,把水拦入宝瓶...[继续阅读]
宝瓶口,是控制灌区进水量的咽喉。《史记·河渠书》说:“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记叙李冰率众凿开玉垒山,建成都江堰的丰功伟业。鳖灵“决玉垒”,看来只是初步决开了一个口子,李冰深凿离堆是建成都江堰...[继续阅读]
从渠首流下的六大干渠(内江: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外江:沙沟河黑石河),在向东向南流的过程中,不断地分出支渠,支渠上又分出斗渠,斗渠上再分出农渠,农渠最后分出更多的毛渠,各级渠道上还修建了无数的堤、闸、堰,组成...[继续阅读]
岁修。对都江堰的管理,重要的任务就是每年对渠首工程的岁修。所谓岁修,就是冬季岁末枯水期对整个渠首的堤坝进行修、建,对河道进行疏淘。岁修的重点是对飞沙堰的重新修筑和内江的疏淘,就是前面提到过的深淘滩,低作堰。对河...[继续阅读]
传统工程。在修建都江堰和岁修过程中,我们的先辈都是使用当地盛产的竹、木和岷江中取之不尽的卵石。用竹编成竹笼,内装卵石称为卵石竹笼,卵石竹笼层层相迭,就可筑成堤,用以护岸、截流、堵水。用三根大圆木配合三根小圆木捆...[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