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首《弹歌》最早见于东汉人赵晔写的《吴越春秋》卷五。它描写了上古人民制作弹弓、弹射禽兽的整个过程,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射猎活动,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歌之一。歌辞虽短,却有些费解;必须先弄清古代弹弓...[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首《弹歌》最早见于东汉人赵晔写的《吴越春秋》卷五。它描写了上古人民制作弹弓、弹射禽兽的整个过程,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射猎活动,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歌之一。歌辞虽短,却有些费解;必须先弄清古代弹弓...[继续阅读]
陈山先生在一九六一年第五期《诗刊》上发表了《〈击壤歌〉是一首什么性质的歌》一文,认为这是一首“无意于歌颂‘帝力’而恰恰歌颂了它”的颂歌。而且认为:沈德潜的《古诗源》选了它并把它列为第一篇,就因为它是“旧时代...[继续阅读]
拙文《〈击壤歌〉探源》在光明日报发表后,据编辑部同志事后对我说,读者的反映还不差,因为我持论还算公允。但我在文章末尾对“击壤”的解释并不能成为定论,而在行文中却批评陈山先生“望文生义”,这不仅缺乏治学问应有的谦...[继续阅读]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原来只叫作《诗》,包括从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七世纪,也就是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约五百年间的作品。公元前五四四年,吴国的公子季札出使到鲁国,鲁国的乐工曾把保存在鲁国的各国...[继续阅读]
近年赏析之风颇为流行,但我认为这类文章并不好作。尤其是讲《诗三百篇》中的作品,首先须通训诂,其次还要明诗旨。因为风、雅、颂距今已远,其可赏析处往往即在字、词的训诂之中。加以旧时奉三百篇为经典,古人说诗每多傅会...[继续阅读]
近两年发表评论《关雎》一诗的文章有好几篇,且都是新说,好像从前的人根本没有读懂这篇家喻户晓的诗作,直到今天才被人窥破天机。这里不想对这些文章一一评论,只想就其中的两种意见谈谈个人粗浅看法。一种新意见是错简说。...[继续阅读]
浅析《诗·小雅》中两首反映征夫的诗古今学者大都认为《诗经》中的《小雅》部分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其中有若干首诗的风格却近似《国风》。如《小雅·谷风》一首,即明显为摹拟《邶风·谷风》之作。这里要分析的《采薇》和《...[继续阅读]
说到汉诗,很容易使人想到那必是五言诗。这倒并非我同意如某些人所说,四言诗在汉代已经死去,而在魏晋之世又死灰复燃。实际上四言诗并未绝迹。不过我钩稽这方面的问题,将会扯到别处去,这里不想多说。至于七言诗,更麻烦了,《...[继续阅读]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代《长歌行》古辞共三首,在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列入“相和歌辞”平调曲,并把后二首...[继续阅读]
行行重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继续阅读]